北京市海淀区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生 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大肠杆菌、银杏和大熊猫共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都具有严整的结构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 D.都有生长和生殖现象2.番茄从营养液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 A.叶绿素和糖元 B.ATP和RNA C.磷脂和脱氧核糖 D.丙氨酸和丙酮酸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B.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无关 C.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D.DNA连接酶水解后的产物是许多氨基酸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 B.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同化作用 C.抑制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D.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8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下列对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 B.向左上方移、减数第一次分裂期 C.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期 D.向左上方移、有丝分裂末期6.移栽某植物时,常剪去部分叶片;刚收获的小麦种子需晾干后才能入库;种子萌发前,要给予适宜的水分。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依次是 ①降低蒸腾作用 ②促进水分运输 ③降低呼吸作用 ④停止代谢活动 ⑤降低光合作用 ⑥促进新陈代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⑤①② D.③④①7.将几块去皮的并切成形状、体积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定出的马铃薯条的长度与蔗糖浓度的关系图是
8.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栽种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 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9.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其体内含有叶绿体。若将它放在含有葡萄糖培养液的黑暗环境中,它也能进行繁殖,这说明裸藻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无光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是异养生物 D.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10.用含15N标记的(NH4)2SO4给水稻施肥,经过放射性检测,结果在草食性动物唾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到15N的存在,那么唾液和尿液中最终检测到的15N,分别来源于 A.蛋白质水解、脱氧基作用 B.氨基酸脱水缩合、脱氨基作用 C.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转换作用 D.蛋白质水解、氨基转换作用1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放线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C.光合作用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D.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12.当细胞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外毒素 B.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B细胞→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处毒素 D.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外毒素结合13.一般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称为疫苗。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疫苗 A.脊髓灰质炎病毒无毒株制剂 B.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剂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制剂 D.破伤风抗毒素制剂14.下列关于运动员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滑雪运动员在寒冷环境中训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多 B.短跑运动员为在比赛时听到枪响立即冲出起点,需反复训练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只受神经系统调节 D.男性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成绩长期服用雄性激素,会导致睾丸萎缩15.播种时随机摆放的种子萌发后,根和茎会出现图2所示的生长现象,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重力只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 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16.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也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17.张先生看到如下表所示的血液检查结果后,产生以下想法。请指出其中错误的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