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好声音-好不仅是声音.doc

发布:2017-08-31约2.5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好声音:好不仅是声音9月21日,王博推掉了周末的约会,匆匆往家赶。路过南锣鼓巷,一瞥间,他看到酒吧门口立着牌子:“好声音!看这里!大屏幕,立体音响,配鸡尾酒、啤酒,大家一起high!”王博有点小后悔,早知道就约朋友来这里,什么也不耽搁——是的,正是为了看中国好声音,他才推了朋友的邀约,虽然他之前已经很久没看过综艺节目了。 《中国好声音》这个由荷兰人创始,在欧美大获成功,由浙江卫视引进的大型专业音乐节目《The Voice》的中国版电视节目正在成为一种现象,也许4.5的超高收视率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每周五节目播出后的全民关注与讨论则是不可否认的火热——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央视也在新闻热点报道中表示了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注脚。作为“史上第一舶来栏目”,《中国好声音》因何爆红,它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纯粹的声音是一种力量 在开播第一期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国好声音》看成是一档选秀节目——选手和导师在拍板前没见过对方,只凭声音来决定去留,好的选手还能拥有挑选导师的权利——所有的一切都和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背道而驰。可正是这样,很多不看选秀节目的观众,在“加多宝凉茶”的密集广告中,选择重新回到电视机前。“因为在这个节目里,声音变得纯粹,没有阴阳怪气的评委点评,大家享受着没有假唱的好声音”——回归电视的理工男王博并不关心节目中谁来了谁走了,只是“喜欢那种享受没有进过录音棚的好声音,纯粹而有力量。” 纯粹,声音在纯粹的节目中重新找回了力量。这是很多像王博一样的人开始关注乃至喜欢上《中国好声音》的原因,他们唯一想听到的,就是自己喜欢的声音。于喧嚣中重归寂静,在娱乐过度的时代找回当年拿着卡带机听歌扒歌词的快乐,纯粹的声音带回了纯粹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好声音一夜唱响的原因,更早已被写入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要求中——在节目版权方向浙江卫视提供的节目制作手册中,有十多页是在不断强调“声音是节目惟一的要素”,最好的声音结合最好的想法”,这是这档节目绝不可能有任何让步的地方。 千金难易的圣经 《The Voice》的节目制作手册被浙江卫视的工作人员形象地称为节目“圣经”。在节目“圣经”里包括着一份完整的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包括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甚至连邀请函和报名表的写法都有傻瓜式的说明。同时,模板提供方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制作、执行、营销等各个环节。 战国时吕不韦编《吕氏春秋》,编成后求千金易一字而不可得,留下了“千金难易”这个成语。而在《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包装中,节目“圣经”也几乎做到了千金难易。落实到观众所能看到的环节,所有Logo(标识)的形状、角度、海报设计、宣传片头、现场红色的背景等整体包装和视觉元素都和海外原版的《The Voice》别无二致——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出场地的材质、舞台尺寸都是严格按照模式方提供的图纸和数据,在国内制作完成。为了保持高度一致,甚至连导师坐的那把可以旋转看起来很拉风的椅子都是从英国定制的,造价高达80万元一把。 此外,在看不到的环节,“圣经”甚至连挑选导师的标准都一一细述:《The Voice》版权方要求要求4位导师在个性上有差别,要有两个国内一线大牌、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歌手、一个选秀歌手或是有坎坷经历的较其他3位年轻的歌手,其中最好有一位是女性。于是,国内音乐界的绝对大拿——刘欢、庾澄庆、那英、杨坤,坐到了导师台上。 而在学员表现方面,圣经中严格要求采用五分制来变现:三分声音,两分故事。至于如何挖掘学员的声音,如何在现场打造出最舒服的声音,节目制作手册中更是有严格的要求和执行方案。据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伟介绍,《中国好声音》现场有3张调音台调音,请来国内顶级的调音团队,由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响总监金少刚负责现场扩声,给节目录音的是为王菲录音的录音师李军——从而保证选手的声音最保真地传达到电视机前。这一段介绍也引出了千金难易的背后故事,那就是一掷千金的版权交易。 正能量!版权交易 这些年,版权交易对于国内的电视台来说已不是个陌生的名词。在经历了“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的阶段和直接从欧美进行“拿来主义”的两个阶段后,经过一场场起诉与被起诉的风波后,国内电视台的掌舵人纷纷意识到抄袭在日益正规和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下已渐无路可走,想引进国外先进的节目制作经验,版权交易已成为唯一的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版权交易做了一次充满正能量的范例。 《中国好声音》第一场唱响的同时,有媒体爆出“《中国好声音》仅版权购买费就高达350万元”的猛料。而后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伟表示,如此高的版权购买费仅占整个节目制作费用的十分之一。可市场为这场高价版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