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性国际社会及中国及平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共生性国际社会及中国及平发展摘要: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现象。中国和平发展遵循共生性国际社会内在的发展逻辑,充分利用国际社会中全球体系与国际体系并存而又联系互动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史无前例的和平发展空间。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前进,既适应国际社会共生性发展的需要,也将使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根本上没有复制“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的必要性。中国和平发展既有益于自己的人民,又为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关键词:共生性国际社会 全球体系 共生性底线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2)04-0043-49
一
全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对此作出正面的回应,既有必要性又显示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尊重。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发展的关注。美国副总统乔·拜登2011年访华后说,他1979年来中国时,当时美国就有人担心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对美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而现在和当时一样,依然有“一些人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尽管如他所说,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覆灭,然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不仅在美国有,在其他一些大国中一样存在,即使在一些中小国家中也在滋长。这种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或许会长期存在,而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这既是历史的记忆和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的反映,也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判断。从历史记忆角度,“强国必霸”是历史上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角度来看,不仅疑虑中国崛起的一些传统大国依然在世界上恣意在别国内部制造不稳定因素,恣意对别国实行制裁,甚至动辄对国际争端使用武力,动辄对别国内部动乱使用军事干涉,无故对别国发动侵略战争。即使一些新兴崛起的国家也与传统大国亦步亦趋,忘了自己曾经受传统大国侵略、统治、控制、干涉的历史,并企图复制传统大国传统办法来对付其他国家。按照目前仍在国际上居主导地位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也认为新兴大国参与世界霸权、地区霸权争夺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说:“国际体系是一个险恶而残忍的角斗场,要想在其中生存,国家别无选择,只得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即便满足于和平生活的国家也会被指责参与了无情的权力竞争”。中国公开声称走和平发展道路,然而米尔斯海默依然相信中国发展的“理想的结果是成为体系中的霸权国”。看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受到这类无端的“被指责”还会继续下去。
今天世界的“中国威胁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疑虑中国的发展会走“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产生“被威胁”的担心;另一种情况是担心侵犯中国而中国拥有有效的自卫反击能力而因此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这两种情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既需要提供摆脱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束缚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应,又要在实践上持续地证明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只能是不信邪、不怕压,不参与军备竞赛,坚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原则,做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有效自卫应对的充分准备。中国绝对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增强自卫防御能力的努力。我们应对这两种“中国威胁论”的情况都将是长期的。
第二,中国毕竟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产出能力和吸纳能力确实会令世界瞠目结舌,不知所以,因而中国被“崛起”、被疑虑也是非常自然的事。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对中国的发展发表过一系列议论,他说:“若非近年来所有焦点都集中在中国身上,我们可能会低估世界变化的速度”。他们看到的中国发展变化数据都是没有被中国人口总数除过的总量,没有看到这些数据背后的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数量存在极大的反差。因此他断言中国将“主宰”世界,并且使用了美国凭自己实力主宰别人的事实做依据,例如美国如何主宰英国的故事。
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而被“崛起”的国际现象在短期内也很难改变。就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由于“底子薄”,中国人的创造力要全面变成创新能力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因为中国经济数据总量而被“崛起”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第三,中国发展的被“崛起”,并被视为“威胁”的状况作为国际现象有可能长期存在,基本原因还在于当今世界是一个所有行为体主体性与共生性对立统一的共生性国际社会。这种客观存在给国家间关系带来了一系列共生关系联系互动发展变化效应。这里首先需要解读的是共生关系形成的下列两种效应: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说过的“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效应。在当今共生性国际社会里,尽管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持续存在,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