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笔下的象意世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摘要:张爱玲,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传奇性故事阐释着世间的悲凉。而意象伴随着她小说的全程,见证着她笔下的万千世态和悲喜人物。本文就将从张爱玲纷繁的意象中了解她的苍凉世界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镜子;风雨;音乐;麻将
张爱玲,一位有着谜一样传奇人生的传奇女子,她以自己的深艳和才情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心中的荒凉、笔下的苍凉,构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老宅、天井、阳台、镜面、屏风、满月、蚀月、正午的太阳、下午的太阳、胡琴声、三弦声、锣鼓声……创造了一个浓重而又氤氲的意象世界。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客,她的月亮苍白、抑郁,总让人感觉到月光下的忧郁与癫狂。写月亮首先自然是构筑情绪氛围,如《金锁记》中的经典开头:“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读着这样的描写,故事必定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所以,曹七巧的前生后世,幸福的憧憬,人生的艰险,结果的凄惨,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透射出来。
其次,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象征着情欲、情爱。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成为情欲的隐语:当葛薇龙与乔琪相识时,乔琪明确表现了对她的热情,“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这是写实,也指称着他们之间情欲初溢。野宴那日,道旁歇息,他说:“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话。”“你看,天晴了,今天晚上会有月亮的。”他所提供的不是真诚的爱情,只是所谓月夜中的“快乐”,以至于当晚他走时,“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这时的月光失去了玉色,沸燃着阴森噬人的火。“月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月亮”,然而“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这预示着她追求的爱情到头来只是一场虚幻。
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多是变形的和蚀月,流露着冷酷的、暧昧的、忧郁的乃至死亡的气息。特别是写月亮蓝阴阴的状态。《沉香屑:第二炉香》写的是一个年轻男子罗杰在缺乏情爱知识的女子愫细面前自杀的故事。女主人公的愚昧与无知造成男主人公心理的压抑与走向自杀时的绝望。这里用的颜色就是蓝,“小蓝牙齿”。并且罗杰最后的自杀方式也是打开煤气,在那蓝阴阴的火苗的诱惑与陪伴下离开了人世。《金锁记》是一个发疯的故事,里面的月亮也同样发毛、发疯。在七巧与长白躺在烟榻上烧大烟时,窗外挂着的那轮月亮比室内的乌烟瘴气还要狰狞,“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接着,在月亮白花花的照耀下,长白的妻子自杀而死,完成了由月亮发疯到月亮杀人的意象创造,“今晚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她的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
张爱玲描写月亮,既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承继,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对月亮的设定,比如它的邪恶面。她与家庭的冲突,童年生活的创伤印记,再加上处在新旧时期的转型期,亲历香港之战,这些,形成了她的以悲观的观点审视人类生存意义的审美观,从而创造了能够充分体现荒凉意念的月亮意象。
张爱玲的“镜像描写”也是丰富多彩。提起镜子就会想到“碎”,镜子本身的易碎以及人心的破碎。张爱玲借助镜子首先创造了斑斓的色彩,《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经历香港战争的一段:先是一黑,“轰天震地一声响,整个的世界黑了下来,像一个硕大无朋的箱子,啪的关上了盖。”接着,又是一亮,“一睁眼,只见满地的玻璃屑,满地的太阳影子。”这一黑一亮就在对照中突出了亮,加上碎玻璃的无数反光,更是制造了强烈的色彩,使人眩晕。在《连环套》中,霓喜因为与“丈夫”闹翻,用尽力气砸摔了描花镜子,“镜子从他们头上飞过,万道霞光,落在街沿上,哗啦碎了,亮晶晶像泼了一地的水。”红色“霞光”、白色的“水”,形成艳丽明亮的色彩,“镜碎”显然暗示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而在《心经》中,这“碎”又与道德连在了一起,许小寒爱上自己的父亲,他们这段情无疑是隔着一层玻璃,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结尾许太太断断续续的叙说“你放心……我……我自己会保重……等你回来的时候……”更是“碎”的另一种表现,心碎,而且碎的彻底。
另没一点,镜子可以反映真实的自我。有时甚至通过变形来反映人的内心情感。《花凋》中川嫦觉得生命无望,私自溜出家,傍晚回来上楼后,母亲看见他拿着把镜子梳头,川嫦突然搂住母亲,呜呜哭起来到:“娘!娘,我怎么变得这么难看?”《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一段:她竭力的在他的黑眼镜里寻找他的眼睛,可是她只看到黑眼镜里放映的她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