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4 传统美德塑精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传统美德塑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浦江二小 设计者 顾群 执教者 翁连芳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4.传统美德塑精神 课时 2课时 班级 五1 日期 9.24、2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典故,了解“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
2、通过事例,分辨“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的行为;
3、收集一些传统美德格言和美德故事,有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行为趋向。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整体分析:
“爱”、“义”、“礼”、“智”、“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干,也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课文就从这五个方面展开,讲述含义,分辨是非,引导行为。当今年代,思潮涌动,文明经典,需要重现。因此,安排这个主题教学,非常有必要。
教学重点:了解“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分辨。
教学难点:“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在行动过程中有时会与现实碰撞,如何引导与智慧处理。
2.学生分析
了解“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不难,学会分辨它们也不难,难的是当“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在行动过程中有时会与现实碰撞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智慧处理?这不是这堂课所能完全解决,而是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持续学习的。
三.教学准备
收集“仁爱”、“重义”、“知礼”、“好学”、“诚信”的故事。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两分钟 交流喜爱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交流并解释意思 交流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增加积累,进入状态。 二、思考导入 1、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你知道这个美名是怎么来的吗?
2、揭示课题 思考解答 懂得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三、解读“仁爱” 1、讲述故事“仁爱”,思考:什么是“仁爱”?
2、解读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仁爱”的? 1、倾听孔子对“仁爱”的解读,思考解答
2、倾听提问
3、交流 解读“仁爱”并导行 四、解读“重义” 1、讲述故事“子罕不受玉”、“强项领”
2、了解孟子如何解读“重义”,思考:“重义”有时很难,需要我们付出什么?
3、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仁爱”的? 1、思考:他们是怎样的人?
2、交流 解读“重义”并导行 五、小结 请你小结这堂课 小结交流 学习小结,加深理解 反思重建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两分钟 持续交流喜爱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根据前堂课的交流,新积累的) 交流 交流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继续增加积累。 二、解读“知礼” 1、讲述孔子故事“知礼”,思考:什么是“知礼”?
2、请给“知礼”下个定义
3、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知礼”的? 1、倾听故事,思考解答
2、交流
3、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 解读“知礼”并导行 四、解读“好学” 1、请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智慧故事,简单介绍一下
3、解说孔子的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思考:听了孔子的话,你怎么做? 1、思考: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智慧)
2、交流
3、同桌交流 解读“好学”并导行 四、解读“诚信” 1、请同学讲述曾子的故事,思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说说“诚信”的意思
3、你身边有什么诚信故事,交流一下
1、思考交流
2、交流
3、小组交流 解读“诚信”并导行 五、小结 请你小结这两堂课 小结交流 学习小结,提炼加深 反思重建
- 1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