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辽宁省辽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试题
生物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的菌落表面有荚膜
BS型菌与R型菌表现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注射到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能够引起免疫应答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6.结合题图分析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若a表示小肠黏膜,b表示促胰液素,则c可表示胰岛细胞等
B.若a表示甲状腺细胞,b表示甲状腺激素,则c只能是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
C.若a表示T细胞,b表示淋巴因子,则c可能是B细胞
D.若a表示突触前神经元,b表示神经递质,则c不可能是肌肉细胞
7.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 D.多指症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TCT
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B.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利的
自然条件下,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
AF1,基因出现重组 B.F1,性状开始分离
CF2,性状开始分离 D.P,基因开始分离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说法,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不等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物种组成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小而弱且高度不育B.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三倍体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诱变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生物性状0.4和0.6。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
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B.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D.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都会患遗传病
18.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1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反射活动过程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项、B项和C项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高低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神经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位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