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理论RT-II》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 黄新超 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 2009年5月 第一节 原子与原子结构 学习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 了解射线产生的机理 一 、元素与原子 1 、元素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又称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是天然存在的,人工制造的有10多种。 2、原子的概念: 定义:是元素的具体存在,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发生变化。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行星运动;电子在一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原子是有质量、有尺寸的一种粒子。 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核的密度非常大!如果:把核集中在 的体积内,那么:这 的体积内核的总重量为 吨! (一万万吨!) 大小:原子半径 cm 数量级。 原子核半径 cm 数量级。 如果:核的半径为 1mm 电子 ------------------------------ (约100米) 倍 电荷: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为中性。 构成:原子核(质子 + 中子)+电子 数量关系:原子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A = Z + N 质子数Z=核的正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例:Co60 60 = 27 + 33 Ir192 192 = 77 + 115 Se75 75 = 34 + 41 4、 原子结构理论---玻尔理论(玻尔模型) 20世纪初二种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 1903年:汤姆森假设:核子与电子在原子内均匀分布 1911年:卢瑟福模型:行星分布 α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森假设肯定了卢瑟福模型,卢瑟福模型不完善。 1913年玻尔提出了比较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玻尔理论(玻尔模型)的要点: (1)原子中的电子沿着圆形轨道绕核运行,各条轨道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叫做能级,各能级的能量都是确定的。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E1、E2、E3.....En。 正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在能级最低的规道上运行,这时的原子状态称为基态。 (2)原子从一个能量为En的能级跃迁到Em能级时,它发射(或吸收)单色的辐射,其频率υ决定于下列关系式(称为玻尔频率条件): hυ=En-Em En、Em分别为较高、较低能级的能量值。 5、 玻尔理论中的几个概念: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状态称为基态,是稳定状态; 激发态:电子获得能量从低能级轨道进入高能级轨道,该过程 称为激发;此时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 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状态; 原子的状态特性:任何不稳定状态的原子必将自动的回到稳定状态即回到基态;该过程将释放出原子高于基态的能量,即产生辐射。释放能量的过程可以一次回到基态,也可以逐次回到基态; 跃迁: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