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简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简介 * * 1 总则 1.0.1 为了在汽车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2 本文适用于汽车加油站工艺系统中增设(改造)油气回收系统的现场踏勘和工程设计,同时新建站加油站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1.0.3 汽车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设计中遵守的法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4.《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 2 术语与定义 2.0.1加油站 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 2.0.2站房 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 2.0.3加油岛 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 2.0.4埋地油罐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品储罐。 2.0.5密闭卸油点 埋地油罐以密闭方式接卸汽车油罐车所载油品的固定接头处。 2.0.6油气 加油站加油、卸油和储存汽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 2.0.7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组成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密闭储存、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汽油排放处理装置组成) 。 2.0.8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有资料称为一次油气回收系统) 将汽油油罐车卸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油罐车里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2.0.9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有资料称为二次油气回收系统) 将给汽油车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埋地汽油罐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2.0.10液阻 凝析液体滞留在油气管线内或其他原因造成气体通过管线时的阻力。 2.0.11密闭性 油气回收系统在一定气体压力状态下的密闭程度。 2.0.12气液比 加油时收集的油气体积与同时加入油箱内的汽油体积的比值。 2.0.13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监测加油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气液比以及油气回收的密闭性和管线液阻是否正常的系统,当发现异常时可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能纪录、储存、处理和传输监测数据。 2.0.14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有资料称为三次油气回收系统) 针对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部分排放的油气,通过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对这部分排放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 2.0.15明火地点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2.0.16散发火花地点 有飞火的烟囱或室外的砂轮、电焊、气焊(割)等固定地点。 3 设计依据 3.0.1第1.0.4的各项法规、规范、标准。 3.0.2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 3.0.3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意见和要求。 3.0.4现场勘查资料和确认后的设计方案。 4.油气回收系统简介 4.0.1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在油罐车给地下储罐卸油时,是在油罐车和地下储罐之间密闭状态下进行,液态油卸入地下储罐。储罐内液态空间不断增大,气相空间不断减小。罐车储罐内液态空间不断减小,气相空间不断增大。由于气液相空间的变化,原地下储罐内气态油蒸气进到罐车内部,油罐车给地下储罐卸油结束,由罐车装载着气态油蒸气驶离加油站运到有油气处理装置的单位(如炼油厂、油库)进行油气回收处理,以达到初步环保和安全的目的回收系统。如下图所示: 4.0.2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指加油机在给汽车油箱加注汽油的同时,采用带有油气回收的加油枪将汽车油箱内的气态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按照1:1比例(即加注一升汽油,返回到储罐1升的气体)或其他比例抽回到地下储罐的系统,以达到一定的安全环保目的。如下图所示: 4.0.3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平衡系统,即给汽车加注多少容积的汽油,加油枪按照1:1的比例抽回到地下储罐相同容积的油蒸汽以填补罐内的气相平衡。由于汽车油箱加油口在加油时并不密封,油箱内的气体不是纯油蒸汽,而是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按照1:1比例抽回的气体只能采集到给汽车加油时置换出来60-70%的油气,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且达不到环保目的。为了保证98%以上的油气收集率,达到安全环保的目的,所以按照大于等于1:0和小于等于1:2比例采集汽车油箱口处的油气,这样收集率达到了,但是返回到地下储罐的气相体积增加了(如加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