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精度圆柱齿轮渐开线误差检测装置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发布:2015-12-14约5.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我国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每年所生产的齿轮数以千万计,而加工时由于机床,刀具及工件系统的影响,被切齿轮的齿形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如果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会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并引起噪音和振动。因此对齿形误差进行测量是评定齿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还能从中分析出生产误差的原因,并研究出提高质量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许多机器和设备所需的动力速度愈来愈大,因而对齿轮的精度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一些老式的齿轮测量仪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在其基础上,通过某些方面的改进,可使之重新焕发青春,以免过早淘汰。 关键词:定位装置,直线基准,齿形误差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today, every year by the production of gear hundreds of millions, and processing because the machine tool,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system influence gnashing of teeth shape wheel will produce some errors. This error if cant control within a certain range, will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gear transmission, and causes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So the gear-shape error i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gear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we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error of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easures.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many machines and equipment required power is becoming more speed, and the accuracy of gear also will more and more high. Some old gear measuring instrument has couldnt keep up with The Times . Key words: 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普通精度圆柱齿轮渐开线误差检测装置国内外发展概况 1.1.1 国外发展概况 1.1.2 国内发展概况 1.2 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1.3 齿轮传动的公差标准 第2章 圆柱齿轮渐开线误差检测装置结构设计与计算 2.1 结 论 44 致 谢 45 参考文献 46 1.1 普通精度圆柱齿轮渐开线误差检测装置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外发展概况 1923年,德国Zeiss公司在世界首次研制成功一种称为“Tooth Surface Tester”的仪器,它实际上是机械展成式万能渐开线检查仪[1]。Zeiss公司于1925年推出了实用性仪器,并投入市场。50年代初,机械展成式万能螺旋线检测仪的出现[2],标志着全面控制齿轮质量成为现实。 1965年英国研制出光栅式单啮仪[3]。1970[4]。1970年,美国Fellows公司在芝加哥博览会展出Microlog 50,标志着数控齿轮测量中心的开始[5]。FS—35,标志着齿轮非接触测量法的开始[6]。[7]: 1)在测量原理方面,实现了由“比较测量”到“啮合运动测量”,直至“模型化测量”的发展。 2)在实现测量原理的技术手段上,历经了“以机械为主”到“机电结合”,直至当今的“光—机—电”与“信息技术”综合集成的演变。 3)在测量结果的表述与利用方面,经历了从“指示表加肉眼读取”,到“记录器记录加人工研判”,直至“计算机自动分析并将测量结果反馈到制造系统”的飞跃。 机械展成式测量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前,齿轮测量原理主要以比较测量为主,其实质是相对测量。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被测齿轮与一标准齿轮进行实物比较,从而得到各项误差;二是展成测量法,就是将仪器的运动机构形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