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和种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和种类一、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意义及发展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农业丰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病虫区域测报站建设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使基层测报站测报手段逐步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测报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病虫测报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忽视测报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棉铃虫暴发为害的近些年,测报经费也并没有保证,并没有形成一个支持持续发展的机制。因此,测报水平也没有预期的发展快,可以说,病虫测报还没有走出困境。如今,我国确定了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改革开放也将有重大突破,病虫测报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病虫测报发展的紧迫性 我国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就对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与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均息息相关,而且,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病虫草鼠的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同时,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预测决策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也势必渗透到病虫测报的调查、预测、服务等各个环节,甚至会动摇病虫测报概念本身。 (二)病虫测报站的功能 农业部投资的区域测报站担负着影响全局的重大病虫草鼠的系统监测和汇报任务,这些站分布在重大监测对象的重点发生区,宜少而精,多则滥。大多数地(市)、县测报站(植保站)担负着当地主要病虫草鼠的监测预报任务,主要为当地生产服务。农业部及各省测报总站是基层信息汇集地、信息处理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主要做长期预报,也负责给基层站以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以及考核和激励。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单纯的测报业务不宜独立,但应有逐年增加的财政经费支持。测报投入的回报,除了把“预报”作为产品出售给用户(基层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药厂商)或开展以广播、电视、电信为传媒的预报甚至计算机联网服务以外,更重要的是:与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相结合,与承包防治相结合,为农户开展植保综合服务,逐步向植保产业化迈进。 (三)病虫测报发展的方向 病虫测报要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引进新技术方向发展,概括起来有六条:监测工具标准化,调查统计规范化,预测方法科学化,预报内容数量化,发布预报制度化,信息服务现代化。 1、监测工具标准化 现在,全国比较统一的测报调查工具有:黑光灯、杨枝把、粘虫诱蛾器、孢子捕捉仪、吸浆虫淘土取土器等。它们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除了上述少数工具外,基本上就靠眼观手查了。这就大大限制了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测报工具的标准化是提高测报准确率最基本的条件。一方面,我们要抓好传统工具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引进高新技术,像昆虫性信息素等生物、化学技术,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可用于自动采集病虫信息的电子技术,都应尽快移植到病虫监测上来,发明出新的测报工具,并在应用中使之标准化。 2、调查统计规范化 我国从1996年实施首批15种重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的国家标准,这是全国测报及科研人员几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应该认真贯彻。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是支撑和服务农业的七个标准体系之一,它与监测工具一样,都是奠基的工作,省级以上测报站应主持抓好本地区(或全国)重要病虫害调查规范的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原始资料的统计是应用资料、积累资料的前提,但目前这方面很薄弱。大多数病虫害调查方法中对数据怎样统计没有明确规定。许多测报术语的内涵不清楚、不科学,比如发生程度。即使常用的统计方法在某些地方应用中也有差错。 3、预测方法科学化 病虫害预测的方法有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根据病虫与环境互作规律做预测,如期距法、物候法、流行速率法; 第二类是数学或系统科学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 第三类是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以逻辑判断为主的预测方法,多用来做定性预测,主要有:集思广议法、特尔斐法、主观概率法、相互影响分析法、调查推断法、相关分析法、相似类推法。 经典的多元统计方法、时间序列方法、马尔柯夫方法在病虫测报中有广泛应用,现在已发展到多种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的组合预测。近年来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在包括病虫测报在内的诸多农业领域应用渐多,效果比较理想。以专家经验为基础的定性预测方法主要用来做大区超长期预报,但有些地方在应用中操作不够规范。不同机理预测方法的组合预测可以更好地拟合历史预测未来,经济预测领域不同方法组合预测的最优加权系数计算公式,在病虫测报上也有较好效果。 总之,科学的预测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掘原始数据的内涵,更好地利用专家的经验。我们要积极引进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