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口国后,将成为全球主要的钢出口地区,逐渐取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钢出口国地位的趋势愈演愈烈,日本和韩国争相扩大对中国出口,美国钢进口创自1991年来的最低水平,世界主要钢消费地区中东进口大幅减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建筑钢需求快速增长,西非、北非成为最活跃的钢进口市场。恶化的国际钢铁贸易环境将促使中国钢企的市场盈利空间越趋狭小,形势日益越趋严峻,这将逼迫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新一轮转型。
三、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5.68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6.6%,超过了排在我国之后的20个国家的粗钢产量之和。预计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6.2亿吨。“十一五”期间,粗钢产量年均增幅将达到12%左右。总体上我国钢铁企业盈利有所增加,但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工业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2010年,中国生产粗钢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比上年增长5308.7万吨,增长9.26%。尽管去年钢铁企业盈利增加,但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偏低。“在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盈利空间压缩,全行业盈利水平下降。
1、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