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安全性设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2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2.保证产品(或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1)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2)采用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又称储备技术。它是利用系统的并联模型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冗余有工作冗余和后备冗余两类。; 3)采用诊断技术:诊断技术是用来取得有关产品中产生的失效(故障)类型和失效位置信息。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出现故障时,迅速确定故障的种类和位置,以便及时修复。二是在故障尚未发生时,确定产品中有关元器件距离极限状态的程度,查明产品工作能力下降的原因,以便采取维护措施或进行自动调整,防止发生故障。
诊断的过程是;首先对诊断对象进行特定的测试,取得诊断信号(输出参数),再从诊断信号中分离出能表征故障种类和位置的异常性信号,即症兆;最后将症兆与标准数据相比较,确定故障的种类和故障位置。; 症兆:症兆是有助于判断故障种类和故障位置的异常性诊断信号,可分为直接症兆和间接症兆两类。
直接症兆是在检测产品整机的输出参数或可能出现故障的元部件的输出参数时,取得的异常性诊断信号。
间接症兆是从那些与产品工作能力存在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中取出的异常性诊断信号。
采用间接症兆进行诊断
主要优点:可以在产品处于工作状态及不作任何拆卸的情况下,评价产品的工作能力。
缺点:间接症兆与产品输出信号之间往往存在某种随机关系,此外,一些干扰因素也会影响间接症兆的有效性。尽管如此,间接症兆在诊断技术中还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诊断:诊断就是将测试取得的诊断信号与设定的标准数据相比较,或利用事先确定的症兆与故障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故障的种类与部位。
标准数据:根据产品或元部件输出参数的极限值来设定的。
症兆与故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根据理论分析或模拟仿真试验来建立,这种关系用列表形式来表示时,称为故障诊断表,有时称为故障字典。;3.干扰和抗干扰措施;2)抗干扰措施;转换接口的隔离;接地系统的抗干扰措施;(4)软件的可靠性技术;方法:
1、明确软件的规格,使测试易于进行。
2、把测试手段作为软件设计开发的一部分。
3、程序结构本身组合成便于测试的的形式。;5.3.2 安全性设计;①机械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和大型化,控制的软件化,从外观上不可能了解自动化机械的动作,操作者处理异常情况比较困难;
②许多自动化机械与非自动化机械的混合使用,因而事故较多,难以制定对策,以确保安全;
③异常情况的处理是由人来完成的,而自动化设备并末充分考虑人的存在,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课后习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