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及常见问题处理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I
目 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4329 第一章 桩基础简介 PAGEREF _Toc14329 1
HYPERLINK \l _Toc27672 1.1 桩的分类 PAGEREF _Toc27672 1
HYPERLINK \l _Toc25879 第二章 桩基础施工及常见问题处理 PAGEREF _Toc25879 3
HYPERLINK \l _Toc2740 2.1 钢筋混疑土预制桩施工 PAGEREF _Toc2740 3
HYPERLINK \l _Toc13823 2.1.1 施工准备 PAGEREF _Toc13823 3
HYPERLINK \l _Toc13805 2.1.2 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PAGEREF _Toc13805 3
HYPERLINK \l _Toc28194 2.1.3 打入法施工 PAGEREF _Toc28194 7
HYPERLINK \l _Toc9528 2.1.4 静力压桩 PAGEREF _Toc9528 14
HYPERLINK \l _Toc2501 2.2 混疑土灌注桩施工 PAGEREF _Toc2501 16
HYPERLINK \l _Toc992 2.2.1 干作业钻孔灌注桩 PAGEREF _Toc992 16
HYPERLINK \l _Toc3772 2.2.2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PAGEREF _Toc3772 17
HYPERLINK \l _Toc29012 2.2.3 沉管灌注桩 PAGEREF _Toc29012 24
HYPERLINK \l _Toc13303 2.2.4 人工挖孔大直径灌注桩 PAGEREF _Toc13303 28
HYPERLINK \l _Toc4348 2.2.5 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及完全技术 PAGEREF _Toc4348 29
第一章 桩基础简介
1.1 桩的分类
(1)桩按受力情况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见图1.1)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的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岩层阻力承受;施工时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
?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中,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图1.1 端承桩与摩擦桩
端承桩;(b)摩擦桩
1-桩;2-承台;3-上部结构
(2)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预制桩根据沉入土中的方法,可分打入桩、水冲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等;
?灌注桩是在桩位处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灌注桩按成孔方法不同,有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及爆扩成孔灌注桩等。
第二章 桩基础施工及常见问题处理
2.1 钢筋混疑土预制桩施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预制构件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沉桩设备在设计位置上将其沉入土中,其特点:坚固耐久,不受地下水或潮湿环境影响,能承受较大荷载,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能适应不同土层施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桩型。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方形实心断面桩和圆柱体空心断面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桩的类型、成孔过程对土的挤压情况、地质探测和试桩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打桩机械,确定打桩顺序,桩的预制、运输,以及沉桩过程中的技术和安全措施。
2.1.1 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及周边障碍物处理
(2)定桩位及埋设水准点
依据施工图设计要求,把桩基定位轴线桩的位置在施工现场准确地测定出来,并作出明显的标志。在打桩现场附近设置2~4个水准点,用以抄平场地和作为检查桩入土深度的依据。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方。
(3)桩帽、垫衬和送桩设备机具准备
2.1.2 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管桩及长度在10m以内的方桩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方桩在打桩现场制作。
模板可以保证桩的几何尺寸准确,使桩面平整挺直;桩顶面模板应与桩的轴线垂直;桩尖四棱锥面呈正四棱锥体,且桩尖位于桩的轴线上;底模板、侧模板及重叠法生产时,桩面间均应涂刷好隔离层,不得粘结。
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数量不超过50%;同一根钢筋两个接头的距离应大于30d0并不小于500mm。桩顶和桩尖直接受到冲击力易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桩顶和桩尖钢筋配置(见图2.1)应作特殊处理。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见表2.1。
图2.1 混凝土预制桩
项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