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班级简报第三期说课讲解.ppt

发布:2020-02-24约1.8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250班班级简报第二期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了,大家辛苦了!教书育人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忙碌了一天,打开网页,走进我们的继教教育平台,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交流,一起成长!让我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共抒我们的追求和梦想!希望我们的学习是愉快地,我们的收获是丰厚的。 ? 统计图的数据分 梁瑛 数据分析的题有很多。其实关于数据的分析及整理从一年级便有所涉猎。从最简单的数据整理到基本分析再到分析数据中反映的事实道理是逐步进行的。在六年级学生复习做题过程中发现学生整理基本分析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涉及到具体反应的问题却难倒了。记得曾经有这么一道题,题中给了一个统计图,反应的是某市中小学生一到六年级的视力情况。下面有四个问题:第一问是问统计图的变化趋势;第二问是问六年级近视人数比一年级多百分之几;第三问是问你对此所建议。学生在一二问的回答都什么问题。但到第三题,部分学生便不会分析了。对此题,我让学生从近视产生的角度的来分析。通过此题便可发现,学生是不知从何角度入手去分析。发现问题所在,我便在教学中事实对应的教学。 ????? 首先我找到几道数据分析的题,告诉学生在统计图中题目很重要,它往往反应出统计图制作的目的;然后要观察统计图的横轴与竖轴代表什么;最后分析时要考虑与数据有关的知识,因为各科是相通的。注意事项已吩咐清楚,下来便是具体训练了。题目是有简入难,最后几道是复合统计图即双图。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面反应的是甲乙两市绿化情况及沙尘暴的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图省略,两幅折线统计图,一副是2009-2012绿化面积统计图,图中可以看出甲市逐年增加绿化面积,而乙市在逐年减少。第二幅图反应的是两市2009-2012沙尘暴的发生情况,其中甲市在逐年减少乙市在逐年增加。)下有三个问题,最重要是最后一个问题:你看出了什么?有何建议?此图是要结合两个图看的,理解的学生已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还涉及到科学知识,学生回答不是太全面,但已有很大进步。加上我的点拨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数据的分析。只要多看多想。相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一定会大增。 ????????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 性别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1)看各类栏目的人数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男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女生比较喜欢什么栏目?   (2)哪个栏目的收视率最高?你从该栏目里学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看电视与你的学习有没有发生冲突?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   数据的收集跟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失学率等,国家重大的决策的制定,都要参考有关的统计数据.-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统计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教学中让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突出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数据、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如教学《平均数》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大头儿子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唱歌比赛中,他的得分是:10分、9.2分、9.1分、8分、9分、9.3分、8.9分、9分。宣布大头儿子的平均成绩时,主持人这样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大头儿子的最后得分是9.08。” 你有什么疑问?(小组内说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独立找解决你的疑问的方法。 (2)小组交流。 学生利用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对大头儿子的唱歌水平不公平,这是受个别数据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引导分析得出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统计内容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学生从生活出发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求平均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分析数据,发展学生分析数据的观念。 ? 张玉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