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雍安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拍背 COPD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4 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在三餐前30min 及三餐后2h 对患者进行拍背,应用气囊压力表测量并记录其中早中晚各3 次拍背前后气囊压力。结果观察记录72 例次拍背前、后气囊压力。拍背后,气囊压力无变化者4 例次,占5.6%;有变化(降低)者68 例次,占94.4%。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33.7±5.3)cmH2O,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31.3±2.9)cmH2O。 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检测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以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王维惟,谢萍.拍背对COPD患者人工气道患者气囊压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 29:97-98 二、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吞咽反射 观察吞咽反射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应用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首次气囊校准后,分别于校正后2 h、4 h,6 h、8 h连续监测有吞咽反射组和无吞咽反射组的气囊压力。结果:校正后4 h两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经统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对于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尤其是吞咽反射存在的病人),应该在气囊测压表的监测下,每隔4 h注气校正一次,才能防止套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蒋芳琴,赵静.月吞咽反射对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影响的观察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57-1958 二、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 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受体位、吸痰、拍背、吞咽反射等因素的影响。应重视气囊压力的监测,监测时间不小于4h/1次,在进行体位变更、吸痰、拍背后及时监测,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必要时使用压力传感器给予持续监测,以提高人工气道的护理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朱艳萍,潘红,孙艳阳.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23-1124 定期监测气囊压力并维持在25-30 cmH2O,就能真的防止误吸,保证病人安全吗? 三、人工气道气囊种类 低容高压型气囊 需高压(60cmH2O)封闭 高容低压型气囊 压力(25-30cmH2O)封闭 渐进封闭锥形气囊 气囊充气时,发生褶皱,使分泌物通过褶皱间隙进入下面的气道。 Dullenkopf A, et al. Int Care Med. 2003;29:1849-1853 高容低压套囊的不足 * CT 扫描不同种类的气囊明显表明的褶皱和通道的存在如箭头显示的交明亮区域 皱褶和通道导致了微量误吸的发生 LEFT: Full cross section of intubated model trachea LEFT: Full cross section of intubated model trachea Dullenkopf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3;29:1849-1853. 微量误吸 误吸是指来自胃、食管、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误吸导致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肺部疾病恶化。 对于人工气道患者,气囊是插管和肺部的主要屏障,插管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大量误吸物聚集气囊上在,使用高容低压气囊气管导管,微量误吸仍是普遍的现象,微量误吸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是最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渐进封闭锥形套囊 渐进封闭锥形气囊 1.锥形的气囊设计使气囊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正好符合气管的内经。 2.最小化褶皱和漏气通道的存在,确保针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气管都有好的封闭效果。 3.气囊的直径和锥形角度能够根据不同的气管直径进行调节,从而很好的进行封闭。 气囊材质 最新对预防微量误吸的建议: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0,使用PU(聚氨酯)套囊,PU套囊的壁更薄,充分展开时产生的褶皱更少,而PU套囊因为成本问题和制造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四、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的形成 口咽部分泌物 胃内容物 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途径 -- Safdar MD. Respiratory Care 2005; 50 (6): 725-735 四、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2.气流冲击法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 优点: 1.降低VAP的发生 2.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3.缩短住ICU时间 4.降低医疗费用 气囊上吸引管 气囊充气管 气囊上吸引口 “常规” 吸痰口 声门下间隙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装置 持续吸引压力应<-20~-30cmH2O 间断吸引压力应<-100~-120cmH2O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