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物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物流模式研究
摘要:在中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是,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作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借鉴国外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探索出一条用信息化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现代物流
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本世纪以来,物流产业将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兴产业[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管理提供了外在的条件,促进了现代物流企业生产的发展。当前时期,要着眼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条件和背景,努力提升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加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研究,积极指导和实践现代物流企业的建设工作[2]。
现代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社会总交易成本,尽管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的难点,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现代信息技术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3]。在网络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4]。
网络技术促使物流传输方式产生新变化,互联网是现代物流活动中最大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有关的物流商品信息。用户只需通过网络订货,剩余的工作就有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5]。
物流信息系统极大地方便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送,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咨询和情报[6]。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寻找新的、现代化、高效率的物流通途径已迫在眉睫。物流企业要抓住信息技术告诉发展的契机,不断进行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步伐,提升物流技术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内外的写作,使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进步起到切实的作用[7]。从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和风险的角度出发,有效带动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增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以运输和信息为平台,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现代全天候供应链管理系统[8]。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的GIS、GPS技术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物流设施不增加的情况下能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能力和服务水平。
1.2选题意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9]。
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7]。
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3]。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10]。商品的流动要准确、快速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信息流动,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使企业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4]。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没有物流的信息化,关于物流现代化的任何设想都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2][5]。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物流模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物流产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相结合,促使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以使物流企业迅速地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