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漳州市2008年6月一次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修改).doc

发布:2016-12-05约4.8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漳州市2008年6月一次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何秀恋 杨德南2 (1福建省诏安县气象局,诏安 363500;2 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漳州 363000 ) 摘 要:前汛期暴雨是闽南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针对2008年6月13日漳州连续性大暴雨的特点和成因,通过物理量诊断,结合区域自动站资料、形势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这为这次特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天气背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上升运动,为连续性大暴雨提供强大的动力条件。 关键词: 暴雨 物理量诊断  引言 暴雨是引发自然灾害的主要天气现象之一,研究指出[1],暴雨的产生与中尺度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引发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结果,直接造成出现暴雨中心的通常是一些β中尺度系统。近来来,中国气象学家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对南方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2-9] ,研究表明,在暴雨的多尺度结构中,存在一些相对独立的β中尺度系统,这些β中尺度系统与其他尺度系统之间构成了复杂的相对作用过程,形成了区域性暴雨过程中特大暴雨中心的出现。福建漳州地处东南沿海,前汛期暴雨是该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将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自动加密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和卫星产品等资料对此次特大暴雨进行剖析,探讨分析区域性暴雨发生发展中尺度物理机制,分析强对流来临之前的中尺度信息,提高暴雨的准确率。 1 降水实况 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008年6月12日8时至14日8时漳州市出现入汛以来强度最强、覆盖全市的大暴雨至特大暴雨降水过程。12日8时到13日8时全市88个自动站有17个自动气象站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13日8时至14日08时全市88个自动气象站有84个站≥50㎜,有71个站≥100㎜,有16个站≥250㎜,最大的为云霄县火田镇日雨量551.3毫米,为本站历史同期所罕见。洪涝灾害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总损失4.7亿元。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16个特大暴雨自动站主要出现在诏安、云霄、漳浦、龙海四个县一线,也就是沿西南气流方向,出口在厦门、泉州沿海一线。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图对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做了分析。 表1 2008年6月13日08时至14日8时各县(市)雨量(单位:毫米) 诏安 云霄 漳浦 龙海 平和 芗城 长泰 天宝 南靖 华安 雨 量 341.2 445.7 279.6 284.8 122.9 176.6 151.2 108.8 111.7 55.7 2 环流背境 6月13日漳州市特大暴雨是在南支槽东移,西南急流东传的环境背景下产生。6月12日20时,500hpa南支槽在广西、贵州一带,槽前西南急流轴位于广东西部至江西一带,漳州市上空风速为12米/秒,850hpa低涡中心在广西上空,长江中下流有一切变,此时漳州市已经有明显降水;13日08时,500hpa南支槽东移北缩,西南急流东传,漳州市上空风速增至18米/秒,850hpa原在长江流域的切变南压,漳州市北面有明显风场辐合,中低层西南急流逐渐加强,急流轴最大风速最大为24米/秒,此时这场强降水已覆盖全市,强度逐渐加大;13日20时,高空三层仍然受西南急流控制,而且这种形势一直维持至14日08时,直到14日20时,500hpa高空槽移出,华南一带转为偏西气流,中低层西南气流减弱,这场强降水过程才结束。 图1 2008年6月12日20时~13日08时500hpa 和850hpa高空图形势图 3  物理条件诊断分析 采用GRAPES15KM单场的GRIB产品零时效的物理量对大暴雨过程的条件进行以下分析。 3.1 水汽条件 充沛的水汽是产生暴雨的基本条件。暴雨发生时,不但需要当地有较多的水汽,而且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并在暴雨区辐合。 moisture convergence Written by根据 Michael Maxwell 关于水汽辐合的计算公式对GRAPES15KM产品进行计算得出水汽散度场。 6月12日20时850hpa水汽散度场的分布可以看到(图2),在(25°N ,114~115°E)有一水汽辐合中心,中心最大值达150,正值区沿东西走向分布,漳州市处50~100范围内,水汽辐合明显。6月13日08时850h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