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母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发布:2017-11-26约6.1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民政府 2007 ff 9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 二、项目的指导思想。………………………………………··4 三、项目建设的条件。…………………………………………·5 四、项目建设单位及基本情况。………………………………6 五、项目建设方案。……………………………………………6 六、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9 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 八、项目的组织与管理。……………………………………·1 1 九、效益分析。………………………………………………·12 十、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1 4 一、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不断大幅攀升,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造成生猪价格屡创新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生猪饲养总量下降,市场供应不足。2005年下半年-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进入新一轮发展波谷期,价格不断下跌,多数养殖场户出现亏损,与此同时又受到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病等生猪疫病的严重冲击,养猪场户特别是散养户疫病防治不科学、不及时,生猪病死率居高不下,损失惨重。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养殖场户纷纷减少生猪存栏甚至停栏罢养,生猪饲养总量急剧减少,市场供求出现失衡,于是出现了目前货紧价扬的现象。其次,玉米价格上涨。由于生物能源的集中开发,大量玉米用作制造燃料乙醇,使得原本就供求偏紧的玉米更加紧缺,数据显示,玉米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 7.5%,这使得养猪成本明显增加。另外,物价总体上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也助推了生猪价格走高。 ******是以农业为主的大乡镇,畜牧业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土地宽满、饲料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经济、生态循环的畜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畜牧业已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生猪饲养是农户多年的传统养殖项目,和全国一样,当前******生猪数量急剧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在养猪效益节节攀升的同时,农户补栏生猪的积极性却不高?据了解,农户发展养猪处在一个“少了不合算,多了养不起”的两难境地。按当前农户的经济和场地条件,饲养规模多在3-5头,年出栏I 0头左右,在效益稳定的年份1头猪也就挣100元左右,一年就是1000元,如果碰上了猪病猪灾,一年就是白忙活,还不如农闲外出打工挣钱多,省心。如果想发展规模大一点,一个百头规模的小型猪场,就需要占地lO亩,投资30多万元,这些问题一家一户又难以解决,所以许多散养户选择了永久性退出养猪行业。与此同时,大型规模养猪场的发展却因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增长缓慢。因此,预计生猪市场出现的供应空当难以在短期内弥合,生猪供求紧张,养猪效益看好的形势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同时,养猪、⒓也将由过去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跃进到规模饲养为主的新阶段。 生猪生产是我国的传统大产业,不仅关系众多农户的增收致富,而且影响到千万家庭的肉类消费,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十分重要。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强调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 二、项目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生猪饲养小区为抓手,把母猪繁育基地做大做强,利用循环农业的发展 模式,建设规模化的生态畜牧业。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还处在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的模式之下,产业化程度并不高,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价格上涨时,农户养猪会一哄而上;在价格下跌时,又会一哄而下。这将使农户无所适从,让猪肉市场供求矛盾反复发生。同时生猪散养模式也不便于畜牧部门的疫病防控,生猪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很大。一旦爆发疫情涉及到千家万户,如果失控就会造成生猪生产的严重损失,出现猪肉市场供应不足,引起价格上涨。 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猪生产工作,经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在******建立大规模的良种母猪繁育基地,并组成专门班子联络大型生猪龙头加工企业,走产业化道路,形成规模经营,从生猪饲养、出栏、宰杀直到猪肉包装,再到送往超市、饭店,都是“一条龙”式的作业。由于是规模经营而不是家庭散养,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更易于按市场需求量来调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保持肉价相对稳定。同时,也可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减少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由此带来的市场供求不足。 二、项目建设的条件· (1)群众基础。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户具有丰富的养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