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第一章走近细胞_2014.4.9.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四: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分类 电子显微镜— 最大300万倍 光学显微镜— 最大放大倍数2000倍 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 实验专题探究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1)光学结构 ①镜头 a.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b.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②反光镜 a.平面——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弱,在光线较强时使用。 b.凹面——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强,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2)机械结构 ①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②转换器——转换物镜。 ③光圈(有大、小之分)——调节视野亮度。 取镜与安放 对光 低倍镜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放置装片 高倍镜观察 对光 调焦 视野中央 视野 细准焦螺旋 5.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尤其要注意第2和第4步) 1 )找:在( )下找到物象, 2 )移:将物象移至( ), 3)转:转动( ),换上高倍镜。 4)调:调节( )和( ),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 ),使物象清晰。 视野中央 转换器 光圈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低倍镜 排顺序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 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②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④ 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③ ② ① ④ 注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页识图思考) 1.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载玻片距离越近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3.由于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立的,所以装片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物像在左下方,物像向中央移动,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物象在哪往哪移) 4.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1)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2)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易 错 警 示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例1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1.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 自我挑战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尝试解答】 __B__ 5.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可能存在的位置: 移动装片 污物移动 在装片上 污物不移动 转动物镜 污物移动 在物镜上 污物不移动 在目镜上 物镜、目镜或装片 教材中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①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细胞中脂肪的检测; ③线粒体、叶绿体的观察; 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⑥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 1.叶肉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比较,其主要的差别是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质????? D.有核膜 2.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 ?B.蓝藻和绿藻???? C.噬菌体和HIV???? D.草履虫和变形虫 3.下列生物中,没有染色体的是 ( ) A.酵母菌、草履虫 B.乳酸菌、蓝藻 C.水螅、团藻 D.蚯蚓、蛔虫 D D B 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变形虫、水绵、香菇 B. 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 小麦、番茄、大豆 D. 酵母菌、灵芝、豌豆 5.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遗传物质 6.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它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酵母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