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相互作用 ,糖尿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糖尿病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缪 珩 miaoheng@njmu.edu.cn 前言 糖尿病的性质 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的特点 代谢综合征中的主要组分,常与其他组分合并存在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 并发症治疗 合并症治疗 面对如此多的药物治疗,必须掌握服药方法! 药物联合治疗会产生相互影响,既有协同作用、相加作用,也有拮抗作用,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是病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影响到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临床上,医生常考虑可能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很少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后导致药效改变或出现药物毒性。临床上很多处方药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还是常常被忽视。 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在药效学方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 吸收相互作用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到位进入血液的运动过程。吸收相互作用会随着饮食或同时服用的药物而变化。 药物-食物间交互作用可影响药物吸收的总生物利用度,但绝大多数仅仅是减慢吸收。 服药时间 胃肠动力或pH值 食物的成分 VK和华法令 硫酸亚铁或制酸剂和左旋甲状腺素 (由于制酸剂可以减少很多药物的吸收,因此最好不要与他药同时合用) 分布相互作用 药物分布是指吸收后的药物通过血流分布到细胞外和细胞内相应的靶效应区的过程。 很多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诸如白蛋白结合。结合后就不可能再与靶点结合,只有游离药物才能产生药物效应。 如果一种药物有很强的结合力,那么就可以取代另一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使之游离部分浓度提高而增强药效。 治疗糖尿病最好选用那些没有明显分布交互作用的口服药物。 代谢交互作用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的变化或降解。药物代谢可以使药物的毒性增强或减弱,活性增强或减少,也可促使药物更容易从体内排泄。 药物代谢与多个器官、组织相关,但最主要的是肝脏。 研究最广泛的同工酶是细胞色素P450(CYP)。其命名来自于识别同工酶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而非取自临床。如CYP2D6中的2是指基因家族,D指基因亚族,6指特异的基因成员。 一些药物可以抑制(减少)代谢,或促进(增强)代谢,或对每一种CYP450同工酶亚群都没有影响。 抑制代谢可能增加体内药物的浓度,而促进代谢常减少体内的药物浓度。 并非所有同工酶都可促进代谢,仅有CYP2C9和CYP3A4的促进代谢对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 药物结构非常复杂,可成为多种亚族同功酶抑制剂或诱导剂的底物。在所有药物中有超过50%的药物或多或少是由CYP3A4或CYP2D6代谢。很多重要的糖尿病药物也由上述途径代谢。 药物的第二相代谢(糖脂化、酰化、硫酸盐化等等)包含吸附水溶性分子协助降解和解除药物的毒性。第二相代谢常在CYP450系统代谢后出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糖脂化是药物-药物间交互作用最重要的基础,如吉非罗齐和几种他汀类药物间的作用。 出现药物交互作用的高危人群有新生儿、婴儿、老年人和有显著器质性疾病病人。这些人群的药物代谢通常较慢。 生活方式也可影响药物代谢,如吸烟(促进药物代谢)、饮酒(促进或抑制药物代谢) 遗传差异性 如5%~10%的高加索人缺乏CYP2D6酶活性,被称为“CYP2D6缺乏代谢综合征”,而亚洲人则仅有0%~1%的人缺乏。 排泄交互作用 药物的排泄是指把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方式有唾液、汗或呼出气体,但最主要的是肾脏和肝脏。经由肝脏排泄主要通过胆汁。 肾脏的药物-药物间交互作用取决于尿液pH值和药物的pH值或同一排泄方式的竞争。如果尿液pH值和药物的pH值相同,肾脏对于药物的重吸收则会增加。而竞争性排泄则会抑制药物排泄。(二甲双胍和西咪替丁) 药物-疾病间相互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并发症也可影响药物体内代谢,相比非糖尿病患者,他们患心血管、肾脏、胃肠道、神经、甲状腺以及眼部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些都有可能增加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发生机会。比如二甲双胍和肾功能不全就是很好的例证。女性血清肌酐1.4mg/dl或男性血清肌酐1.5mg/dl以上,需停用二甲双胍。 糖尿病药物的相互作用 磺脲类药物 双硫仑作用,抑制醛脱氢酶。 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 使血浆蛋白带电荷作用 是CYP2C9的底物,CYP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