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田昆虫的识别课件.ppt

发布:2016-03-26约9.14千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田昆虫的识别 学习重点 1、昆虫的主要外形特征,体躯主要附器及其构造和功能。 2 、识别农作物的主要昆虫类群。 3 、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消长规律。 昆虫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 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科 属 种 农业害虫重要目科种类 1、直翅目(蝗科) 2、半翅目(蝽科) 3、同翅目(蝉科) 4、缨翅目(蓟马科) 5、鞘翅目(金龟甲科) 6、膜翅目(赤眼蜂科) 7、鳞翅目(蝶、蛾) 8、双翅目(蚊、蝇、虻) 9、脉翅目(草蛉科) 昆虫的分类系统 昆虫的学名 (八)鳞翅目 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蝶类和蛾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 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mm。口器虹吸式,喙由下颚的外颚叶形成,不用时卷曲于头下。翅一般2对,前后翅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幼虫多足型,俗称毛毛虫。具有3对胸足。一般有2~5对腹足。腹足端部常具趾钩。幼虫体表常具各种外被物。蛹主要为被蛹。完全变态。大多为植食性。 蝶类与蛾类的区别 1.木蠹蛾科 Cossidae 中型至大型,体肥大,翅面常有黑色斑纹。喙退化。M脉主干在中室内分叉,R4、R5共柄,有径副室。幼虫粗壮,多为红色或黄白色。如柳乌蠹蛾等。 2.螟蛾科 Pyralidae 小至中型,体瘦长。触角丝状。前翅狭长,无1A,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外平行或合并,M1与M2基部远离,各出中室两角。幼虫体无次生毛,趾钩多为双序缺环。常见的有黄杨绢野螟、棉卷叶野螟等。 3.蓑蛾科 Psychidae 雌雄异型,雄具翅,翅上稀被毛和鳞片。触角双栉状。雌蛾无翅,触角、口器和足退化。幼虫胸足发达。幼虫吐丝缀叶,造袋囊隐居其中,取食时头胸伸出袋外。常见的有大袋蛾、小袋蛾等。 4.刺蛾科 Eucleidae 中型蛾,体粗壮多毛。喙退化。触角线状,雄蛾为栉齿状。翅宽而密被厚鳞片,多呈黄、褐色或绿色。幼虫蛞蝓型。头内缩,胸足退化,腹足吸盘状。体常被有毒枝刺或毛簇。化蛹在光滑而坚硬的茧内。常见的有黄刺蛾等。 5.尺蛾科 Geometridae 又名尺蠖科。体细长。翅大而薄,前后翅颜色相似并常有波纹相连,前翅R3~R5常共柄,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部接近或并接。幼虫只有2对腹足。常见的有油桐尺蛾、丝绵木金星尺蛾等。 6.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中至大形,体粗壮多毛。触角双栉齿状。喙退化。无翅缰,M2近M3,前翅R4长而游离,R5与M1共柄。后翅肩角扩大,有1~2条肩脉。幼虫多长毛,中后胸具毒毛带,腹足趾钩2序中带。常见的有马尾松毛虫、天幕毛虫等。 7.天蛾科 Sphingidae 大型蛾类,体粗壮呈梭形。触角末端弯曲成钩状。喙发达。前翅狭,外缘倾斜。后翅小。幼虫肥大,第8腹节背中央有一尾角。常见的有霜天蛾、鬼脸天蛾等。 8.毒蛾科Lymantriidae 中型蛾子。无单眼。喙退化。触角栉状或羽状。休止时,多毛的前足向前伸出。有的种类雌蛾无翅。幼虫生有毛瘤或毛刷,第6、7腹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翻缩腺。常见的有古毒蛾、乌桕黄毒蛾、柳毒蛾等。 9.夜蛾科 Noctuidae 中至大型,体翅多暗色,常具斑纹。喙发达。前翅M2近M3,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基部并接。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颜色较深。腹足3~5对,第1、2对腹足常退化或消失。趾钩为单序中带。常见的有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10.透翅蛾科Aegeriidae? 体狭长,小至中型,外形似蜂,黑褐色,常有红或黄色斑纹;触角棒状,雄的有齿或栉状;翅狭长,大部分透明,仅在翅缘和翅脉上有鳞片,足细长有距;腹部尾端常生毛束。幼虫钻蛀木本植物的茎、枝条。如白杨透翅蛾、葡萄透翅蛾等. 11.舟蛾科Notodontidae? 又名天社蛾。中至大型,体灰褐或浅黄色;触角丝状或锯齿状;前翅后缘中央常有突出的毛簇,休止时翅呈屋脊状,毛簇竖起如角。幼虫身体光滑或具次生刚毛,体上常有峰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