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区
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谢关宝1
李三国1
邹德江2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 ,北京 100101;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2 ,北京 100029)
摘 要 随着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日益复杂,为了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开展了核磁共振测井等
一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理论和评价方法。以大量的典型实例,阐述了核磁共振测井 技术在储层物性评价与参数计算、储层划分及流体性质识别等方法和应用成效。另外还介绍了其在生产决策中的作用。上 述应用成果是在勘探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今后勘探和开发中的疑难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但由于核磁共 振技术影响因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生搬硬套,应综合考虑岩性、井况和钻井液变化等情况。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储层参数
流体性质
生产决策
中图法分类号
P631. 811;
文献标志码
A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测井技
术是 20 世纪末应用于石油地质研究的一项新技术, 其测量信号不受地层固体骨架影响[1],油、气、水响 应有显著差异,从而克服了传统的体积模型受井 眼、岩性及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不足,较好地解决 了油气藏的储层参数计算、储层物性评价、流体性 质识别、试油层位确定和完井措施制定等问题。这 些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油气层评价的 准确性、储量计算的合理性、产层预测的可靠性及 油气增产的可能性。
目前胜利油区核磁共振测井以 MRIL-Prime 核 磁共振测井仪为主。MRIL-Prime 核磁共振测井仪 属于居中测量型,具有测速高、数据精度高、耐温 高、多参数采集、能测量黏土束缚水体积含量。共 有单等待时间 DTP、双等待时间 DTW、双回波间隔 DTE 和全模式 DTWE 四种测量方式 77 种观测模 式[2,3]。文中介绍了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区
物性参数计算、储层划分、流体性质识别及生产决
策中的应用,对下步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深化应用 提供了借鉴及指导意义。
物性参数计算与储层划分
1
胜利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准确求取储层的
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是测井储层评价任务之 一[4—6]。常规测井计算的孔隙度为地层总孔隙度, 无法有效区分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束缚流体孔隙度, 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区分可动流体孔隙度、毛管束缚 流体孔隙度和黏土束缚流体孔隙度,从而得到了较
[7]。
准确的渗透率
1. 1 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
为了取得适合胜利油区的核磁共振测井处理 参数,选取了典型储层,逐一进行了岩心归位、实验 分析,对高孔渗、中孔渗以及低孔、低渗储层类型分 别进行对比分析。核磁测井计算的总孔隙度与岩 心孔隙度实验结果分析一致,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渗 透率比岩心分析渗透率略高。这是因为采用渗透 率经验公式—Coats 模型[1]计算时,岩性系数( C) 采 用隐含值( C = 10 ) ,因此,需要进行重新标定。为 此,针对岩心渗透率实验结果,采用反演算法对渗 透率模型中岩性系数( C) 进行了计算,计算的 C 值
2012 年 4 月 17 日收到,5 月 23 日修改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谢关宝,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测井方法、地球物理
正反演及资料解释等。电子信箱: baoupc@ 163. com。
约为 12 ~ 13。
图 2 S12 井核磁测井计算孔隙度、渗透率与
岩心分析对比图
图 1 GD301-1 井核磁测井计算孔隙度、
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对比图
利用 T2 谱分布研究孔隙结构
当孔隙中包含单相流体时,核磁测井提供的 T2 分布与孔隙( 孔径) 大小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所以,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得到整个核磁测量井段连 续的视孔隙( 孔径) 大小的分布,为孔隙结构研究提 供经济简捷的手段。图 3 中 30 号层属于 S12 井沙 三中的浊积砂体,钻井取心为油浸细砂岩,T2 谱长 组分表明含有油气,但长 T2 组分所占比例较小,说 明储层以小孔径孔隙为主。核磁测井计算总孔隙 度与常规测井一致约 17% ,毛管束缚流体孔隙度为
7% ,黏土束缚流体孔隙度平均 4% ,所以可动流体 孔隙度仅 6% ,计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较一致,约
0. 7 × 10 - 3 μm2 。试油日产油 0. 08 t,不含水; 压裂 后,日产油 1. 64 t,水 1. 23 m3 。综合分析其原因,该 储层以小孔径孔隙为主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导致 油层低产。
1. 2
图 1 是 GD301-1 井沙三段储层,岩性为粉砂
岩、细砂岩为主,属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从 图 2 中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