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中行走的历史_十集电视纪录片_敦煌_印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期话题
栏目编辑 :朱旭红 李金澍
敦煌,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有一种说
H 不清的情结,总会在某些时候被拎出来重
新琢磨、解读、诠释。十集大型电视纪录
O 片《敦煌》宛如一部行走在艺术中的历史
画卷,自虎年春节在央视新闻频道首播之
T 后,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以及
电视语言手段和价值观思维等,均引起了
巨大的反响。
T
O
P
I
C
S
电 视 实 践 的 理 性 思 考
HOT TOPICS 本期话题
在艺术中行走的历史
——十集电视纪录片《敦煌》印象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俞 虹 司 达
央视的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敦煌》,宛如一部行走在艺术中
的历史画卷,随着虎年春节在央
视新闻频道每晚21:30播出之后,
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相关衍生的
书籍、音像制品和网络在线播放,
也让敦煌再次在媒体、观众和学
界成为话题。其热度由网络关注
度可见一斑,在百度等搜索引擎
中,“敦煌纪录片”已成为“敦
煌”一词的联想关键词,这是相
当大的成功。关于纪录片《敦煌》
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背景,比
如多时空的跳跃、数字技术运用、
考究的光影和构图、翔实丰厚的资料和执著艰辛的拍 相关题材时,有它视听结合、丰富多彩的优势,然而,
摄过程等,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本文侧重于研究《敦 如果一味只追求声音解说词和画面的对等关系,难免
煌》这个具体文本所运用的电视语言手段和价值观思 又会沦为一本单调乏味的电子书。这两者之间的中间
维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地带,也就是实现电视语言和表达手段创新可能性的
区域。在《敦煌》中,这种创新更多来自于片子的结构。
一、关于“可为”与“不可为”
它以《史记》般纪传体来结构每一集,用敦煌历史中
纪录片影像的纪实性,是其留给历史的最大魅力 的相关人物的命运作为叙事线索,来形成影片。为了
所在;纪录片的艺术性,则给予了创作者再现历史真 更逼真、直观地呈现人物,片子采用了大量的搬演手
实的选择空间。在纪录片创作中所谓的可为与不可为, 段,即以演员表演的方式,呈现历史人物的相关行动。
恰是艺术创作者在传递历史真实时,在选择中体现出 这种史景迁(美国著名汉学家)式的历史研究的叙述
的观点与价值取向。通过素材选择、故事叙述、人物 方法,即用一个人物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切入一段历史,
搬演来呈现史实,避免了对问题的简单肯定与否定, 一方面使得知识点本身并不枯燥,另一方面也在相同
而是让观看者自己去感受、认识、辨析创作者的观点, 的叙事时间内增加了“历史中的具体人”这样的新信
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息,使片子更为丰富。
电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叙述历史文化等 从《圆明园》到《故宫》,再到《敦煌》,搬演的
电视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