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0-08-10约1.4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认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德国街头花团锦簇的美景,领悟景色奇丽的韵味。 (二)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特点,感受异国风情。 (三)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德国人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初步感受作者对德国的感叹。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结合法、探究法 四、教学策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风光图片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文本。 1、 猜花语:玫瑰、郁金香、百合、水仙、向日葵、非洲菊(课件出示)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喜欢花,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2、今天我们很荣幸随着我国著名语言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爷爷,一起去德国看看那里的人们的一种独特的养花风格。 3、简介季羡林。(指名读) 季羡林(1911.8.6~2009.7.11),男,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35年至1945年曾留学于德国。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二)课题牵引,走进文本。 1、学生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一组反义词,在这里有矛盾吗? (三)初读感知,引发赞叹,直扣中心。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课文中有个句子概括了作者对德国的感受,能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紧扣“奇景”,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1、同学们,漫步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你看到了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回到文章中去找一找,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初步感受(景色奇丽、花美……) 3、细读文本、扣词感悟 A、花团锦簇(从数量上形态上感受到了花的多)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婀娜多姿 B、姹紫嫣红(从色彩上让人感受到花的多。)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 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PPT,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们除了感受到花的多,还感受到了花的——美! C、花的海洋(花多、美)。 D、山阴道 作者真的漫步在山阴道上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漫步在山阴道上人的感觉是——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E、应接不暇还包含着观花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观花人舍得错过如此的美景吗? 4、多元化地品读感受。 5、一起有滋有味地来欣赏图片读一读!(齐读) (五)目标检测 (六)矫正反馈。 八、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美丽的画面品读关键词等的方式,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奇丽景色,那么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品味。 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景色奇丽 德国 民族奇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