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
【单元综述】
单元特征概览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包括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从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两大部分。其阶段特征如下: 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整体框架,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 2.秦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
2.概况
含义 目的 对象 内容 代表 义务
影响
二、宗法制
目的 含义
特点 核心 性质 是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预习自测】
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西周时期,周王曾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物资、武装、人口等。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实现灭商大业? B.剪除异姓诸侯 C.加强统治效果 D.神化周王权威
5.西周确定贵族等级继承关系和名分的主要依据是
A.财产的多少 B.关系的远近 C.等级的高低 D.血缘与嫡庶
6.《白虎通义》记载说:“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A.捍卫贵族特权 ? B.强调家族等级 C.维护政治秩序 ? D.提倡社会公德
【课内探究案】
1.易错易误辨析
(1)嫡长子、嫡子社会中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妻所生之子妾所生之子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封建制度VS封邦建国“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相联系,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封邦建国”在先秦时期简称“封建”,指的是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有效训练】A层
7.(2012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0广东卷,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1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与图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
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
1“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
A.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