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㈡ 能量的传递和散失 * * * *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隐含的食物链是什么? 柳叶 蝉 螳螂 黄雀 食物链 柳叶 假如蝉被人类大量捕杀有什么后果?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生态系统能量的作用:是维持生态 系统稳态的动力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怎样输入、传递和散失的呢? 思考 分析”塞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思考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能量流动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处如何? 3.为什么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4.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效率是多少?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效率是多少?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是多少? 2、能量流动的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开始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㈠ 能量的输入 总结 4、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①生产者 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 初级消费者 摄入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呼吸 散失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解者利用 粪便 呼吸 散失 … ... ㈡ 能量的传递和散失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⒈能量传递的主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⒉途径: 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五营养级 引言:由于每一营养级的生物在呼吸的过程中都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加上动物在摄食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的能量会消耗在动物排出的粪便中,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数量上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1)一是自身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 (2) 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到分解者中; (3) 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3.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生产者 (植物)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分 解 者 …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 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散失掉. 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㈣能量传递效率及应用 相邻两营养级之 间的传递效率 =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 100% 一般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林德曼的实验表明,由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只有10%左右,故称为“林德曼10%定律” 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 1、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2、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传递效率。 3、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高”传递效率;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传递效率。 生产者 最少消耗(选最大传递效率20%)获得最多 最大消耗(选最少传递效率10%)获得最少 消费者 例1、树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黄雀增加体重10g,按理论计算,最多需要蝉( ) A.10g B.100g C.1000g D.10000g C 例2、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右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至少需要的海洋植物共( ) A.120kg B.160kg C.60kg D.100kg 解析;至少需要的海洋植物就是按最高的传递效率20%计算。然后写出三条食物链或食物网,①海洋藻类→杂食性鱼;②海洋藻类→草食性鱼→杂食性鱼;③海洋藻类→草食性鱼→小型肉食性鱼→杂食性鱼,然后再分别计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