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建设共建和谐校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文明建设 共建和谐校园
——应城市实验小学文明创建结硕果
吴春清
应城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不断加大德育力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文明建设,共塑时代风范,共建和谐校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所采取的举措是落实“五个结合”:
一、把文明单位建设与树立学校形象相结合
学校号召全校教师广泛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文明形象,明确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实施和谐管理,打造阳光教师,培育君子少年”的奋斗目标。以市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行为规范“八不准”》为准绳,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公仆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落实德育首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跨世纪“四有”新人。努力擦亮“窗口”,展示教职员工良好精神面貌和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为学校文明单位创建打基础。
二、把文明单位建设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之魂,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之本。学校成立有创建工作专班,把校园文明创建纳入学校工作首位,并制定了实施规划和激励机制,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参照湖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办法》和应城市《争创文明城市的规划目标》及《文明单位验收细则》进行对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学校与每位教职工鉴定了《文明创建责任书》,并定期检查。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学校狠抓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实行“三考一评”(考勤、考绩、考纪、评优)责任制,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结构工资挂钩,增强了创建活动的激励机制。对班级文明管理,学校制定了“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量化表”,组织专班考评,并把其作为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之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还制定了教师文明执教系列标准——《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爱生条约》、《教师行为规范“八不准”》、《文明教学指南》等制度,用规范、制度、条约等规范教师的言行。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保证了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学校文明单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把文明单位建设与德育系列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学校开展的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如邀请英模作报告,组织师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两史一情”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系列活动。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大型歌咏、书法、绘画、作文比赛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在学生中开展系列评优活动,树立一批优秀典型。学校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通过文明礼仪规范班、卫生达标班的评选,掀起“人人讲文明、生生讲礼仪”的热潮。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培养他们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和热爱劳动的思想,为学会做人奠定关键的一步。组织学生开展雅行操比赛,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这样,让学生在德育系列活动中得到陶冶和教育,把学校文明建设落到了实处。
四、把文明单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每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学校在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突破口,积极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促进创建工作。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建设走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和功能室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使楼道有画语、校园有歌声,力争“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促进师生健康发展,为文明单位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把文明单位建设与创造成绩相结合
学校以“科教兴市”为己任,以建设文明单位和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认真落实德育首位,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还先后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红旗大队”、“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推动了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向更高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