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避孕与计划生育.ppt

发布:2016-03-28约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避孕与计划生育 临床医学院 妇产科教研室 姚济芬 受孕原理 避孕:阻止怀孕的行为或方法 育龄期妇女有关避孕方面的 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育龄期妇女有关避孕方面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数据显示,中国妇女中约有80%的妇女做过1次人工流产手术,其中≥3次人工流产术占9.9%,最多的达12次。 无节制妊娠和反复的人工流产对妇女身心造成不同程度伤害,生殖道感染、月经失调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皆与此有关。 常用避孕方法 机械方法:如安全套,宫内节育器等 化学方法:如杀精剂 自然方法:安全期避孕 激素方法:口服避孕药,注射针剂 常用避孕方法 一 工具避孕方法 1 阴茎套 过去,屏障避孕是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目的是阻止精子与卵子“碰面”。 古代采用动物组织做避孕套 阴茎套为筒状优质薄型乳胶制品,顶端呈小囊状,用于储留精液,使精子不能到达宫腔达到避孕目的。 常用避孕方法 由男方掌握,需要在每次性交时使用,否则易避孕失败。 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气。 研究显示,80%的男性在用前未检查。 常用避孕方法 2 宫内节育器(IUD) 阿拉伯时代,牧民将小鹅卵石放入骆驼的子宫以避孕。 IUD大致可分为两类 惰性宫内节育器: 金属、硅胶、塑料、尼龙 活性宫内节育器:其内含有金属、激素、药物等,以提高避孕效果。 常用避孕方法 我国目前5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从未核查过的占28%。 放置方法 常用避孕方法 IUD副反应 出血:发生在放置后的一年内,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中点滴出血 腰酸腹坠 IUD的并发症 子宫穿孔、节育器异位 感染 节育器嵌顿 脱落 带器妊娠 常用避孕方法 三 药物避孕 睾酮衍生物 炔诺酮等 孕酮衍生物 甲地孕酮等 雌激素衍生物 炔雌醇 炔雌三甲醚醇 炔雌醇 强效口服雌激素制剂,是大多数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 常用避孕方法 口服避孕药为各种避孕方法中成功率最高的 一种。意外妊娠率:0-0.4/100妇女年(生 命表统计法)其避孕的失败率与永久性的 避孕方法(如绝育术)相似。 全世界4亿育龄妇女中约9千万采用口服避孕药 各种避孕效果的比较 各种避孕效果的比较 中国目前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比例仅占所有避孕措施的2.06%。 而在西方国家,这个概率一般是30—40% 专家们认为国内公众对口服避孕药接受程度低,认为避孕药有强烈的副作用,变胖、甚至影响生育。 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避孕药的机理 抑制排卵 药物抑制下丘脑释放LHRH,使FSH、LH减少,不出现排卵前LH高峰,不能排卵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和功能 使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不适宜孕卵着床 改变子宫颈黏液 量变少和粘稠度增加,使精子不易穿透 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 阻碍受精卵的运送 口服避孕药种类 口服避孕药0号 炔雌醇 0.035mg 炔诺酮0.3mg 甲地孕酮0.5mg 口服避孕药Ⅰ号 炔雌醇 0.035mg 炔诺酮0.625mg 口服避孕药Ⅱ号 炔雌醇 0.035mg 甲地孕酮1mg 敏定偶 炔雌醇0.03mg 孕二烯酮0.075mg 妈富隆 达英-35 避孕药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Russel Marker 从一种墨西哥植物的根提取出孕酮,成为 避孕药的一个里程碑。  Gregory Pincus是研究口服避孕药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末,他做了一项研究,由于实验不能有妊娠的风险,他采用的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剂量很高。 虽然他的第一粒高剂量的甾体激素 (含150 μg雌激素)药丸有很高的避孕效果,但当时他的研究没有发现副反应。 避孕药的历史 避孕药最初40年的发展主要是在提高安全性方面。 降低炔雌醇剂量; 研制更高选择性的孕激素: 避孕药的历史 一方面使雌激素剂量降低 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剂量与凝血机制的改变程度、血栓发生有关, 较高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避孕药的历史 许多不严重但却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的副反应, 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主要由雌激素引起。 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从最初的每片150 μg 逐渐减至 20-35 μg,称为低剂量避孕药,最新的甚至只有 15 μg。   避孕药的历史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孕激素剂量与动脉疾病发生率相关,70年代OC 中孕素,有一定A活性,研究表明,孕 激素的雄激素作用越强,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越大。 即 使是低剂量老一代的孕激素仍对胆固醇LDL、 HDL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避孕药的历史 导致更多的研究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