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课才能让学生听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讲课才能让学生听懂
――公开课后反思
2012年4月24日上午,本人在本校上了一节公开课。说是公开课,其实就是一节常规课,只是多了几位“大学生”而已。在普通的教室,用普通的教具,加普通的教法,教一个普通的班级一节普通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思路是从一个问题出发,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再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由解一元一次方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问题板书如下:本学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我校杨老师每天早上要煮385个鸡蛋,然后发给走读生。已知小学部比初中部总共多领55个,请问我校小学部和初中部各有多少走读生?(不考虑请假和旷课)本想此思路应该很清晰,学生听起来应该简单,并且课前还发有学案给学生,也要求他们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预习本节的内容。可是事与愿违。
一节课下来未讲完该讲的内容,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所忘记,或者掌握不透,导致教师提问后无法回答,或者回答错误,教师再给予改正就浪费时间。所以在上此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行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而且教师有必要进行辅导。因为只有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后有教师提出我板书的问题有学生可能会不明白如何解题,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把学生人数和鸡蛋联系起来,一个学生领到多少个鸡蛋是很重要的解题关键。这是我板书时的文字描述不准确,语言上也未给予提示,而且此处最好用板书。应该修改板书如下:本学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我校每天给每位走读生发一个鸡蛋和一包牛奶。杨老师每天早上要煮385个鸡蛋,然后发给走读生。已知每天小学部比初中部总共多领55个鸡蛋,请问我校小学生和初中生各有多少走读生?(不考虑请假和旷课)修改后文字或语言上更具体,不会让学生引起误解,这是教学中常说的要求教师语言精练,而我在这方面则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作为理科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向文科教师学习。
语言文字的精练还体现在本节课的概念上,概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本节中就有四个新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师讲解概念不透,学生就难于理解,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理解不透,便难于做题。如二元一次方程主要包含以下两点:两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为1。上课时我也是这样讲解的,但学生不懂。课后有教师对我说,应该还要加上两点:1、强调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为整式。因为整式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学生容易理解。仔细回想课堂练习中学生不能很准确的判断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部分原因在于此。
每一个概念基本都有其内涵和外延,概念教学更难的是它的外延。内涵容易找到,但外延则靠平时知识的积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是:把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练习中有一题是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含有与此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相同的一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学生就判断其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教师对我说此类问题应该从例子中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未知数是有关联的,如问题中设小学部有x位走读生,初中部有y位走读后,然后列出的方程中的x或y都必须表示走读生的人数。这也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未知数的意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外延。而这一点也是我上课时未能做到的。从本节课后我感觉概念课中应该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再加上简单易懂的例子或比喻。
本节课到下课时只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而学生不懂概念,所以根本无法找方程的解。分析得知:1、教师讲解不明确;2、教师举例不恰当;3、学生未复习相关知识;4、学生未预习本节内容。当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因为我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有的班级学生未预习,也未复习,老师的讲解,学生同样懂得,同样理解,也会做题。是为什么呢?了解得知,其他教师在讲解时,特别是从一元一次方程过渡到二元一次方程时,举例恰当,语言通俗易懂,抓住重点,而我未做到这些。
一节课,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问题是好事,这样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促使人们去学习,人们才会更加进步。
我感觉:在农村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太差,教师讲课时应该找一些容易学生理解的词汇来说,才更有利于教学。学生的自觉性不高,教师应??找到适合且恰当的方法来鞭策他们,也许这样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作为教师也不能“休息”,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才能培育更多、更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