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DIO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高校工程教育脱离企业实际、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笔者提出按专业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案例的“做中学”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及实训,在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项目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教学
1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CFC2004和CFC2006)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安排,各高等学校也都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多年来,教学改革都是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小的修补,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而理论知识传授多、工程实践训练少的教学方式使在校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企业的实际环境,从事实际项目的研究。加之教师工程背景缺乏,学生系统的工程化概念和实践教育严重不足,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于是很多时候企业宁可要层次稍低但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1-2]。
面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完全符合企业用人单位要求的现状,工程院校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 (Implement)、运作(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培养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
CDIO创新工程教育模式倡导问题驱动,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主张课程实验教学从具体实践出发,然后上升至理论,最后再回到实际操作中来,以创作最终产品为教学目标。CDIO能很好地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间的关系,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需要。该教育理念比较适合指导大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而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如果能借鉴该理念,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研究用CDIO理论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3-6]。
3应用CDIO理念调整教学目标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由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几门课程构成,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间各自独立,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仅有的少量实践课多是对理论的验证,很少涉及实际项目,与社会环境相离甚远。因此,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调整教学目标。
按照CDIO教育理念,我们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系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方法等教学内容融合在适当的实践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在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沟通、协作及掌控大系统的能力,尽早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会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例如,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具有熟练编写程序的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编程解决,不追求理论的完整,只求会用。教学中淡化语法细节,选择案例驱动的方式,把基本知识和常用算法作为应用实例组织案例,以开发项目为目标,综合实训为手段,把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中。
4应用CDIO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CDIO是一种系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创新合为一体,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沟通、合作能力方面效果突出。
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生未来职业角色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兼顾理论内容与实践技术的内容模块化、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导向的个性化、开放式教学方法,将共性与个性培养有机学生的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讲座和课外活动等系统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课内理论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良性互动、互相促进,以学生为主的因材施教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及形式多样的学生考核评价方法。
4.1改革统一的授课模式,按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教师应研究各专业及相关企业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如经济管理专业对数据库的要求比较高,那么课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