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概论.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6935-6a;第6章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6.1 馈线自动化模式;1.就地控制模式;(1)利用重合器和分段器;(2)利用重合器和重合器;(3)利用点对点通信;2.远方集中监控模式;6.2 基于重合器的馈线自动化;;;1.电压-时间型分段器;2.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1.辐射状网故障区段隔离;1.辐射状网故障区段隔离;2.环状网开环运行时的故障区段隔离;2.环状网开环运行时的故障区段隔离;2.环状网开环运行时的故障区段隔离;3.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整定方法;(1) 分段器的时限整定;(2) 联络开关的时限整定;图6-4 配电网实例;;1.隔离永久故障区段;1.隔离永久故障区段;2.隔离暂时性故障区段;图6-6 重合器与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处理暂时性故障的过程a)正常运行 b)故障隔离过程c)故障消失;;6.3 基于馈线监控终端的馈线自动化;;;1)实时性。;2)容错性。;;1.人工智能型配电网馈线故障区段定位算法;2.矩阵运算型配电网馈线故障区段定位算法;3.其他算法;;1.网基结构矩阵D;1.网基结构矩阵D;2.故障信息矩阵G;3.故障判断矩阵P;3.故障判断矩阵P;3.故障判断矩阵P;例6-2 分析图6-9所示的一个较复杂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判定方法。;(6-6)
(6-7);(6-8)
(6-9);(6-10)
(6-11);(6-12);;(1)网形结构矩阵C;(2)故障信息矩阵G;(3)故障区间判断矩阵P;(4)故障区段定位判据;图6-10 典型的单电源配电网简化模型;6.4 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1.故障指示器无线通信接口模块设计;2.故障采集器硬件设计;3. FTU硬件设计;;1.设备的地址编码;2.通信协议;3.通信软件设计;(1)故障指示器与故障采集器间的通信软件设计;(2)故障采集器与FTU间的通信软件设计;1)扫描信道(Scan Channel)和个域网识别标志(PAN ID)。;2)目标地址。;3)串口通信参数。;4)数据路由。;4)数据路由。;5)API模式数据传输。;5)API模式数据传输。;6)网络安全。;(3) FTU与主站间的通信软件设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