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的历史跨越《 中医药创新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药现代化: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的历史跨越——《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科技部 邹健强 zoujq@most.cn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2007年初,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务院十六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推动中医药全面发展吹响了进军号。 一、指导思想 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在有效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生命科学自身规律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自主创新,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2、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 4、多学科联合攻关。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 三、战略目标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 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四、基本任务 1.继承 ——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 释,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 医籍,构建中医药知识库; ——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 用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的 传承方法和个体化诊疗体系; ——对传统制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的工艺技术; ——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 ——努力培养新一代名医。 2.创新 ——充分运用中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同时,争取在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的生命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 ——加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诠释中医药理论并指导创新药物的开发; ——探索建立系统和综合的医学方法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及相互融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 3.现代化 ——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以及预防、保健、康复作用的研究; ——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规范; ——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提高中医诊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