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六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主备人:李杰 审核人:焦玉花 时间:2012.5.2
【考点课标对照】
考纲展示 课标要求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背景: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冲击原有体系。
(2)目的
①世界:防止战争悲剧;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稳定世界经济。
②美国: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3)构成
①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②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评价
①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②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
①欧共体的建立: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②一体化建设:关税同盟的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作。
③欧盟:政治经济组织。
④特点:一体化程度最高,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⑤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改变世界格局。
(2)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成立:1992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正式成立。
②内容: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③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3)亚太经合组织
①成立:1989年正式成立。
②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
③特点:成员国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地理范围最广。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①科技发展和生产力迅速提高是其根本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⑤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必要条件。
⑥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其必要条件。
(2)进程
①开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②初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④发展: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联系加强。
(3)影响
①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经营管理)。
③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劣势与被动。
④应对措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②美苏形成了实力均势。
③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的同盟关系破裂。
(2)表现
①美:“杜鲁门主义”;苏联、东欧: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美:马歇尔计划;苏联、东欧: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东欧: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
①消极:将世界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美苏扩军备战,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科技竞争和经济政治多极化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背景:共同地域、文化遗产和文化认同感;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经济联系密切。
②进程:1950年提出舒曼计划;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73~1986年三次扩大。
③影响:增强了抗衡美苏的力量,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2)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国际环境有利;高度重视科教;合乎国情的经济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