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战略思想库--天津海河开发战略(新海河大天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打造“大天津 ——从城市空间发展看海河开发 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方向 提出规划重点发展的“四大区域”:城市中心区、滨海新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经济区、环中心城辐射特色经济区群,其中有三个区域都在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上。 海河新区概念的提出 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滨海新区同城市中心区的联系不是十分密切,“一根扁担挑两头”的聚集力量和空间一体化力量也较弱,尽管滨海新区对天津的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36%,但是与天津中心城区的产业关联度不是很高,对城市就业的贡献也不是很大。从天津城市空间发展看: 改革开放前,天津城市发展的空间主要在城市中心区,即天津的城市中心区是过去的天津; 改革开放以后,天津城市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滨海新区,目前以滨海新区为主的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区域有望成为国际性的产业制造基地,甚至成为世界产业中心,滨海新区是现在的天津。 天津滨海新区GDP比较 从图可以看出,滨海新区的GDP在天津的比重越来越大,增长的速度有一定的波动。 滨海新区的产业特征 从滨海新区的三个产业GDP的情况可以看出,其主要的产业是第二产业,占GDP的67.8%,同时说明第三产业(服务业)明显滞后,服务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 天津新的空间增长极——海河新区 利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这一重大机遇,在海河中段近120平方公里和部分上下游的区域上,崛起一个以集聚服务经济为主、辐射北方经济区域的产业城区——“海河新区”(暂定名)。 一个面向未来的、极具增长和发展潜力的、代表天津未来发展方向的、生态型的未来之城,是天津市未来服务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增长极。 “海河新区”将是未来的天津。 “大天津”的概念 过去的天津(城市中心区)、现在的天津(滨海新区)和未来的天津(海河新区)共同组成“大天津”。 大天津发展战略 通过构筑天津经济一体化,形成既有扁担又有中心支点的强劲的产业集聚和经济扩散动力,改变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培育面向未来的、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天津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 城市中心区是市区性的城市功能区,以服务天津城市自身的运转、发展为主导; “滨海新区”则是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城市功能城区,是辐射北方经济中心的制造中心(基地) ; “海河新区”将建成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城市功能城区。其产业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其发展目标是用15-20年时间,建设成为辐射北方经济区域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市场和业务结算中心、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 滨海新区是天津工业发展的龙头,海河新区将为天津服务业的龙头。 四、构建服务产业增长极 ——从城市产业发展看海河开发 城市发展与服务业 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中心城市的显著标志。 海河综合开发就是要构筑天津在服务业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一个机遇不断的企业发展的空间,创造一个经济繁荣的商业交易平台,创造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佳的人居环境,创造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休闲与体验旅游场所,创造一个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职业教育天地,创造一个能使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创业乐园。 天津服务产业的比重 天津市服务产业不断壮大,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38.8%提高到2000年的46%,三次产业的比例趋于合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完善了城市功能,方便了人民生活。 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总体思路 “超常规发展第三产业,以建设北方商贸金融中心为目标,完善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旅游,加快城市功能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扶持发展都市型工业,建立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服务业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 世界经济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和服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同样也决定着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从四城市的比较可以看出,目前天津服务业的比例最低。 海河开发服务业是天津新的产业增长极 通过海河的综合开发,在海河两岸形成区域和跨区域层次的服务业集聚,并建立以发展服务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城区——“海河新区”,通过“海河新区”的打造,使其成为天津市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和首都经济圈的增长极。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服务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关系,经济越发达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海河新城的服务功能将辐射整个北方区域,真正成为天津和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的“起爆器”和“引擎”,推动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海河开发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 在服务业选择上,立足于天津的区位、廉价劳动力和土地,面向的更广大的区域市场,选择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对天津国民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贡献最大的主导服务业; 在服务业空间分布上,形成服务产业集聚,采用有序集中和重点突破策略,注重发展产业集群,采用集中突破策略,强化带动联动效应; 在服务产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