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陈运泰 地震预测回顾与展望.》.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12 期 : 1633 ~ 1658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地震预测: 回顾与展望
陈运泰①②*
①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地震局现代地震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E-mail: chenyt@
收稿日期: 2009-08-21; 接受日期: 2009-09-30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首都圈地壳孕震层动态监测研究”(批准号: 200808068)资助
摘要 本文概要回顾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际地震预测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的进展情况, 指 关键词
出地震预测这一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目前尚处于 地震预测
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 虽然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 地震预报
远,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并非毫无进展. 文中以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 的确认、“应力影区” 、地 地震前兆
地球内部
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等方法以及美国帕克菲尔德(Parkfield) 的地震预报实践为例, 说明在中
地震震源
期与长期地震预测方面, 地震预测研究均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文中分析了地震预测在科学
上面临的困难, 阐述了为解决这些困难所应当采取的科学途径, 展望了地震预测的前景, 指出地
震预测的进展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 以及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
等困难的制约; 地震预测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依靠科技进步, 强化对地震及其前兆的
观测, 选准地点、开展并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重要方式的地震预测科学试验, 坚持不懈地、
系统地进行基础性的对地球内部及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探测与研究, 对实现地震预测的前景是
可以审慎地乐观的.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 震只有M 6.6 级(面波震级M 6.8), 却造成了 3.1 万人
W S
现象. 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 特别是在造成人员伤亡 死亡、3.0 万人受伤, 使具有千年历史的巴姆古城毁
方面, 全球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球各类自 于一旦. 2005 年 10 月 8 日巴基斯坦地震(MW7.6), 造
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总数的 54%, 堪称群灾之首. 成了 8.6 万人死亡、1 万余人受伤、9 千余人失踪, 数
在 20 世纪(1900~1999 年), 全球有高达 180 多万人被 百万人无家可归. 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的印尼
地震夺去了生命, 平均一年约 1.8 万余人死于地震, 苏门达腊-安达曼(Sumatra-Andaman)特大地震(MW9.1)
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1~5].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地震 及其引发的印度洋特大海啸更使约 28.3 万人死亡与
灾害不断, 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2001 年印度古杰 失踪, 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迄今仍余震不断, 继续危
拉特 (Gujarat)地震(矩震级 MW7.6)造成了 3.5 万人死 及生灵. 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汶川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