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实施策略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8约2.79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扶余县陶赖昭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陈玉梅;“社会领域”的实施及策略;一、发展历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7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德育的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一些政治色彩,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要求涉及较少 。 第一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幼儿很好地过集体生活、遵守规则、敬爱父母、尊长,团结同学,彼此互助。 第二个条件是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幼儿爱国旗、国歌、首都、人民领袖、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兄弟民族等。 第三个条件是培养幼儿以劳动为中心的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 1956年 对德育的任务做了一些调整,明确提出幼儿园“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是全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互助友好的关系、热爱劳动的意识以及热爱祖国的品质,其中“热爱祖国”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 《纲要》在分析了幼儿的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点之后,提出了德育的具体任务:“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纲要》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班的特点把这一总目标进行了具体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7月 新《纲要》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新《纲要》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 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 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 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 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 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为其社会性发展 的重要资源。新《纲要》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 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 国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二、幼儿社会性教育涵义及意义;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的: 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及行为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三、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包括: 1、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 2、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 3、对社会规范、规则的认知;1、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教育 (1)稳定性与变动性 (2)明显的外在特点与神秘的内在活动 (3)自我中心态度;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知他人和群体,我们要努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1、提供幼儿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交往的机会,扩大其视野。 2、通过和同伴交流,理解别人与自已不同的观点、情感态度,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3、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应有不同的选材。 4、选择社会现象应以正面为主。 5、规则数量不宜过多,表达要清楚、明确、便于记忆、易于执行。 6、正视儿童的家庭文化背景,对规则认知的心理准备有较大的差距。;2、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教育 幼儿每日每时都接触到丰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教师应当选择那些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和发展水平的最必需、最生动、最易于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去体验、去感受、去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观察、搜集、调查、讨论、操作、探究的积极性。;3、对社会规范和规则的认知 (1)基本道德准则 (2)习俗规则 (3)谨慎规则 (4)带情境性、临时性的规则; (二)幼儿社会性情感与能力教育 情感发展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对社会性行为导向、维持、调节、监控的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基础,这一阶段儿童心理上的两个明显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 ;突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方法和原则。;阶段目标;社会教育具体活动目标确定的注意事项 1.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 2.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来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