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课件.PPT
皰疹病毒*共同特點1.形態結構:球形,120-300nm,核心為線性雙鏈DNA,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有包膜及包膜刺突。2.除EBV外,均可在人二倍體細胞核內複製,產生明顯CPE(如多核巨細胞等),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3.病毒感染後可表現為①增殖性感染;②潛伏性感染;③整合感染。4.多可垂直傳播感染胎兒或新生兒。分三個亞科8型人皰疹病毒1型(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人皰疹病毒2型(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人皰疹病毒3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人皰疹病毒5型(巨細胞病毒,CMV)人皰疹病毒4型(EB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引起嬰兒急疹等人皰疹病毒7型未明確人皰疹病毒8型Kaposi肉瘤(卡波濟肉瘤)第一節單純皰疹病毒1.分兩個血清型HSV-1、HSV-2;兩型DNA有50%同源性。病毒有10種包膜糖蛋白。一、生物學性狀2.宿主動物廣泛,細胞培養CPE明顯。二、致病性與免疫性1.傳染源病人、健康帶病毒者。2.傳播途徑密切接觸、呼吸道、垂直傳播。3.感染類型(1)原發感染(2)潛伏感染再發感染(3)垂直感染誘因作用HSVⅠ型:原發感染引起齦口炎HSVⅡ型:原發感染引起生殖器的皰疹病損潛伏感染:三叉神經節、頸上神經節潛伏感染:骶神經節受到非特異性刺激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再發感染:口、鼻、眼部位皰疹等再發感染:生殖器皰疹等,宮頸癌?病人和健康帶毒者密切接觸飛沫傳播性接觸4.免疫性HSV原發感染恢復後,血液中的中和抗體可阻止病毒擴散,但不能消除潛伏感染,亦不能阻止復發感染。三、微生物學檢查法1.病毒分離2.快速診斷(1)ELISA或間接螢光法測病毒抗原;(2)PCR技術測標本中的病毒DNA。四、防治原則1.抗病毒治療碘苷、阿糖胞苷、無環鳥苷等。2.包膜亞單位疫苗正在研製。第二節EB病毒1.EBV不易培養,主要感染B細胞,基因呈潛伏狀態。2.EBV的特異性抗原(1)病毒潛伏感染時表達的抗原*EBV核抗原所有感染和轉化的B細胞均可檢出。*潛伏感染膜蛋白潛伏感染B細胞出現的膜抗原,是誘導B細胞轉化的主要因數。一、生物學特性(2)病毒增殖相關的抗原*EBV早期抗原(EA)是EBV增殖活躍的標誌。*EBV衣殼抗原(VCA)*EBV膜抗原(MA)是EBV的中和性抗原。3.EB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關係(1)增殖性感染(2)非增殖性感染*潛伏感染*惡性轉化2.與EBV有關的疾病:(1)傳播性單核細胞增多症(2)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3)與鼻咽癌關係密切1.病毒主要經唾液傳播,多數為隱性感染。二、致病性與免疫性三、微生物學檢查1.EBV特異性抗體的檢測VCA-IgAEA-IgA2.異嗜性抗體檢測可協助鼻咽癌診斷第三節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兒童期患水痘(可防止病毒再感染)VZV隱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頸神經節當機體細胞免疫降低時VZV到達脊神經感覺神經支配的皮膚細胞內,出現皰疹,呈帶狀分佈(帶狀皰疹)。原發感染潛伏感染再發感染第四節巨細胞病毒(CMV)一、生物學性狀1.CMV形態和基因結構與HSV相似,但只感染人。2.CMV在人成纖維細胞中緩慢增殖,引起典型的CPE,特點:細胞腫大,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貓頭鷹眼”狀)。①先天性感染:胎兒先天畸形,早產、死胎,智力低下等。1.隱性感染率高,多發生潛伏感染,通過多途徑傳播。②圍產期感染二、致病性與免疫性2.感染類型③接觸感染④輸血感染可致肝炎、單核細胞增多症等。⑤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可發生肺炎、視網膜炎、結腸炎等。⑥細胞轉化和致癌潛能實驗證明CMV在細胞培養中可致細胞轉化;在宮頸癌等檢出CMV的DNA序列。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第一節狂犬病病毒1.子彈狀,核心含單股負鏈RNA,有包膜,尚有糖蛋白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