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氨合成塔内件使用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ZF氨合成塔内件使用说明书
目 录
1. 工艺、结构特性
2.主要工艺、结构参数及技术特性
3.内件现场复验
4.内件安装
5.热电偶测温点的位置
6.内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7.内件的拆卸及再次使用
8.内件的保存
9.发货清单
型 号 φ800 FH91B-00
出厂编号 座机电话号码
竣工日期 2009年5月30日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厂
地址:杭州市朝晖六区浙江工业大学校内(310014)
电话:座机电话号码 座机电话号码(厂办) 座机电话号码(技术)
传真:座机电话号码
一、工艺、结构特性 本内件分为两大部分,上部为触媒筐,下部为换热器。适用于后置锅炉流程。
内件有床层温度分布均匀适宜、催化剂易还原彻底、氨产量和氨净值较高、塔阻力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稳定、维修方便等优点。它的结构、工艺特点是:
1.采用以并流为主,逆流为辅的折流形式,用并流冷管及时地移走反应热。逆流冷管除可提高气体进入床层的温度,缩小床层的轴向温差外,还能使气体更均匀地进入床层。
2.因床层进口温度罚高,对〝0〞米温度的变化显得较为宽容,操作上适应工况变化的能就比较强,因此该内件具有很好的操作弹性,能适应不同气量、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正常生产。
3.与传统的冷管型内件不同的是取消了绝热层,增设下绝热层,使冷管置于能完成90%以上反应量的触媒层的上、中部。既强化了移热,又缩小了轴向温差。增设下绝热层能提高下层触媒的反应温度,使之更接近最佳温度线,从而提高氨净值。
4.本设计使气体先进中心管,后时冷和,在升温还原时气体先在中心管被电炉加热,再进入冷管对触媒加热,也就是冷管起到了“热管”的作用,使触媒得到充分的还原,提高了整塔的触媒活性。有效地改善了“冷壁效应”的影响。
5.冷管设计成拆卸的单体,用内件触媒筐盖板上的分气罩使之与中心管及催化床相连通,并采用填料密封形式。因此,冷管、中心管及筒体均能自由伸缩,既提高了内件的使用可靠性,又提高了内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冷管胆可单独取出,便于检验、修理和更换。
6.阻力小,下部螺旋板采用多通道,并加大了通道间距。
7.保温壳结构经过改进,更加有效可靠。
气体的流向是:从外筒上部入口→内件与外筒环隙→塔前预热器→内件下部换热器→触媒筐中心管→分气罩→引气管→下行冷管→上行冷管→触媒层→下部换热器→出塔后去后置锅炉。
二、主要工艺、结构参数脑技术特性 内件是根据A301型氨触媒特性设计的,对于其它低温型氨触媒也适用。主要工艺参数、结构及技术特性分别见表一、表二、表三。
主要工艺参数 表一
名称 单位 参数 备注 生产能力 氨 t/D 150 进塔空速 标准状态 hˉ1 ~16000 Nm3气/ m3触媒*h 进塔气压力 MPa 31.4 进塔气成分 NH3 3%;H2/N2 3
CH4+Ar 18% 二进气体温度 ℃ ≈160 二出气体温度 ℃ ≈320 触媒型号及规格 mm A301
4.7~6.7 占60%
3.3~4.7 占40% 电加热功率 kw ≥450 主要结构参数 表二
名称 单位 参数 备注 内件总长度 mm 15325 内件外径 mm φ771 触媒筐高度 mm 12320 触媒筐内径 mm φ716 触媒装填高度 mm 11925 冷副管规格 mm φ76*4 触媒筐中心管 mm φ159*6 热电偶外套管规格 mm φ45*3 热电偶中套管规格 mm φ34*3 热电偶内套管规格 mm φ25*5 主要技术特性 表三
循环气量: 16000*4.35 69600Nm3/h
名 称 单 位 参 数 备 注 触
媒
筐 设计压差 MPa 0.8 工作温度 ℃ <500 冷管传热面积 m2 42.5 触媒装填量 m3 4.35 比值 m2/ m3 触媒 9.77 42.5/4.35 换
热
器 设计压差 MPa 1.2 工作温度 ℃ <500 传热面积 m2 18.0 比值 m2/ m3 触媒 4.14 18/4.35 三、内件现场复验 内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均经严格检查合格。但运到现场后,应进行复验。复验的项目,可根据图样要求及合格证中所列的检验项目,由用户自定, 这里仅对有关的检测作说明。
(一)几何尺寸复验: 内件的外形尺寸应与外筒尺寸相配,应特别注意内件的总长度、各接管的长度、内件的外径等是否与外筒相配。同时应注意内件的直线度、各接管家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
1.内件的总长度: 产品合格证书中所列的总长度是指从托架支座下端顼至触媒筐法兰面的长度,其值应为13480±10mm。
2.内件直线度:
内件直线度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