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填隙碎石基层施工标准.doc

发布:2017-03-21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填隙碎石基层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填隙碎石基层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作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 2.1.2 粗碎石宜采用石灰岩或漂石轧制,漂石的粒径应为粗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也可以用稳定的矿渣扎制,矿渣的干密度和重量应比较均匀,且其干密度不小于960㎏/㎡。材料中的扁平、长条和软弱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15%。 2.1.3 填隙碎石、粗碎石的粒径的组成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 填隙碎石、粗碎石的颗粒组成 通过质量百分率(%) 标准尺寸(㎜) 筛孔尺寸(㎜) 63 53 37.5 31.5 26.5 19 16 9.5 30~60 100 25~60 - 0~15 - 0~5 - - 25~50 — 100 - 25~50 0~15 - 0~5 - 20~40 - - 100 35~70 - 0~15 - 0~5 2.1.4 粗碎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作基层 不大于26%;用作底基层 不大于30%。 填隙料宜用扎制石灰岩的石屑。采用表2.1.3中标准尺寸为30~60㎜的粗集料时,填隙料的标称最大粒径可为9.5㎜,填隙料宜具有表2.1.5的颗粒组成。 表2.1.5 填隙料的颗粒组成 筛孔尺寸(㎜) 9.5 4.75 2.36 0.6 0.075 塑性指数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85~100 50~70 30~50 0~10 <6 2.2 机具设备 2.2.1 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自卸车、洒水车、石屑撒布机、压路机等。 2.2.2 运输机械:自卸汽车等。 2.2.3 施工测量和检验试验设备:弯沉仪、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灌砂筒、三米靠尺、钢尺等。 2.3 作业条件 2.3.1填隙碎石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并验收合格。检测项目包括压实度、弯沉(封顶层)、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等。 2.3.2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经就位;拌和及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2.3.3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4 技术准备 2.4.1 填隙碎石已经检验、试验合格。 2.4.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已完成。 2.4.3 试验段施工选取100~200m的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并采用计划用于主体工程的材料、配合比、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实地铺筑试验,确定在不同压实条件下达到压实度时压实系数、压实机械组合、最少压实遍数和整个施工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 3.2.1.1 在下承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中桩,同时测设边桩。 3.2.1.2 高程控制间距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并在两侧边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填隙碎石边缘的设计标高。 3.2.2 备料: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计算各段需要的粗细石数量;根据运料车辆的车厢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填隙料的用量约为粗碎石质量的30%~40%。 3.2.3 运输和摊铺粗碎石 3.2.3.1 碎石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3.2.3.2 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粗碎石按计算好的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上。应严格掌握卸料距离,避免有的路段料不够或过多。 3.2.3.3 先用推土机将粗碎石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再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辅以人工将初平后的粗碎石料进行精平,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用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3.2.3.4 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2.4 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3.2.4.1 干法施工 初压:用6~8t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在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上,碾压从两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路中心进行;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上,碾压从内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外侧路肩进行,错轮时,每次重叠1/3轮宽。在第一遍碾压后,应再次找平。初压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要求的路拱和纵坡。 撒铺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或类似的设备将干填隙料均匀地撒铺在已压稳的粗碎石层上,松铺厚度25~30㎜。必要时,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碾压速度宜控制在2.0km/h以内,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的孔隙中。碾压方法同本款第(1)项,但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 再次撒布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或类似设备将干填隙料再次撒铺在粗碎石上,松铺厚度20~25mm,用人工或机械扫匀。 再次碾压: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