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塔吊基础方案(专项方案)123.doc

发布:2017-03-24约1.36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明发明觉小镇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QTZ63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参数 1、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明发集团(马鞍山)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雨田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马鞍山市博望镇博望大道边,交通方便,水源、电源在施工现场附近,场地已平整,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场地空间较大,可供钢筋、木模制作。建筑材料及施工机械均可直接运入工地。本工程1#~10#主楼地下一层地上18层,层高3m,11#~18#地下独立基础,地上6层为现浇框剪结构,层高3m。19#~34#地下独立基础,地上3层为现浇框剪结构,层高3m。 各楼层概况如下表 序号 楼号 高度(m) 长度(m) 宽度(m) 塔吊分布 臂长 1 19#~34# 14 25 15 2台 56m 2 11#~13#及17#、18# 25.5 42 16 3 14#~16# 25.5 63 19 2台 56m 4 6#~8#及10# 58 47 13 3台 5 1# 58 15 59 6 2# 58 15 59 1台 56m 7 3# 58 15 59 8 4# 59 61 16 1台 56m 9 5# 59 49 16 本方案以2#塔吊计算为例,其他栋参考,塔吊位置布置详见附图。(以上塔吊数量待最终确定) 2、地质勘查资料 工程地质参数如下表所示: 拟建场地地基岩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耕(填)土(Qml)——层厚0.40~2.90m,层底标高为2.98~6.95m。褐灰、灰褐、灰黄、黄灰、黄褐等杂色,湿,软塑~可塑(松散~稍密)状态。该层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含植物根茎,在原有灌溉用水渠、乡间道路等地段含有 少量碎砖、石等建筑垃圾,在原有沟、塘部位及农田表部该层中含淤泥质土等。 ②层粉质粘土 (Q4al+pl)——该层仅局部分布,层厚0.60~1.90m,层底标高为3.45~5.75m。黄灰、灰黄、褐灰、灰褐色等,湿,可塑状态,该层土无摇振反应,稍光滑,干强度较低、韧性较低,含氧化铁、粉砂等。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20~1.70MPa,平均值为1.38MPa。 ③层粉质粘土 (Q4al+pl)——此层仅局部分布于场地西侧部分地段,层厚1.50~5.80m,层底标高-2.06~2.90m。青灰、灰、灰黄色等,很湿~饱和,软塑~可塑状态,该层土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氧化铁、粉砂、有机质等,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0.40~0.90MPa,平均值为0.64MPa。 ④层粘土(粉质粘土)(Q4al+pl)——该层仅局部分布于场地东侧部分地段,层厚0.70~9.00m,层底标高-3.50~4.62m。灰黄、黄灰、褐黄、黄褐色等,稍湿,可塑~硬塑状态,该层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层状结构,含氧化铁、铁锰结核、粉砂等。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2.50~4.30MPa,平均值为3.16MPa。 ④1层粉质粘土 (Q4al+pl) ——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④层粘土(粉质粘土)中,层厚0.50~4.60m,层底标高-1.74~5.74m。灰黄、黄灰、褐黄、黄褐色等,湿,可塑状态,该层土无摇振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粉砂等。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90~2.30MPa,平均值为2.09MPa。 ⑤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pl)——此层局部缺失,层厚0.50~6.20m,层底标高为-4.70~0.55m。灰黄、黄褐、褐黄、褐灰色等,湿,可塑状态,该层土摇振反应一般,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该层中间夹厚薄不均的粉土,局部地段该层中夹薄层粉、中细砂。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50~2.50MPa,平均值为1.84MPa。 ⑤2层粉质粘土与粉土、粉细砂互层(Q4al+pl)——层厚0.40~7.50m,层底标高为-8.20~-1.11m。灰黄、黄褐、褐黄、褐灰色等,很湿~饱和,粉质粘土为可塑~硬塑状态,粉土、粉细砂为中密~密实状态,无光泽,该层中局部地段夹有中细、中粗砂,较为密实。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3.00~9.50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