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研概念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言的含义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内部结构上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外部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现代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他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为了打破它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就创造出文字来记录语言,从而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出现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异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文学语言
是指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用于不同方言区的交际。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也会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掺进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方言也可以上升为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语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为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产生了。唐宋以来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而影响最大的则是明、清小说,像《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这些白话文学作品虽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唐代,北京地属幽州,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特别是金元以来,北京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
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有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主要差别?
1)现代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2)各方言区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存在一定差别,但主要差别是语音方面的差别。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音乐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A.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B.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成分比例大。
C.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2)词汇方面
A.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B.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C.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现代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