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8页).docx
某水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施工方法说明及附图
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县罗城乡境内,距**县城30km,工程区海拔
1300-1320m,水库总占地面积8457亩,由上下两库组成,其中上库库容235万m3,下库库容489.62万m3,总库容724.62万m3,水库属四等小(1)型工程。水库主要由引水枢纽、引水渠、水库大坝、腰坝输水洞、下库输水洞、上库公路桥等建筑物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的凹地水库。
xx水库北坝紧靠高罗公路,距**县城30km,对外交通便利。
本工程第三组标主要为下库西坝加固工程,下库西坝将现状大坝加高到1316.16高程,上下游坝坡不变,分别为1:3.0、1:2.5。坝顶净宽为3来.5m,部分坝后坡增设排水棱体。为了有效解决坝体渗漏问题,前坝坡采用土工膜防渗,上游坝坡采用干砌石护面(南坝除外)。
2.水文气象
**发源于青海祁连山区,干流全长800km,流域面积13万km2。**进入罗城灌区境内后,地势平坦,河道纵坡一般在1/1000-2/1000左右。径流由融雪水及上游山中降水补给形成,年内变化有规律,6-9月为洪水期,10月份逐渐下降。xx水库为引水式平原凹地水库,由**水供蓄,蓄水主要靠无坝引水的临河干渠将水引入水库,灌溉时再通过下库输水洞分水灌溉。水库在汛期一般不直接受河道洪水的威胁。
2)块石料场
**县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春季多风少雨,冬季较为寒冷。多年平均气温4.6℃,最低气温-22℃,最高气温33℃,年平均最大风速21m/s,最大冻土层深1.2m。水库位于河西走廊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4.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01.8mm,集雨面积小,无自产地表径流,水库水源主要来源于**引水,引水时间2-3月份和9-10月份,引水流量4-6m3/s。
3.工程地质
水库位于**中上游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1300-1320m,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壤土、粉质壤土、粉细砂及部分风积砂,结构疏松。下部为砂及砂卵砾石层。
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确定水库设计地震裂度为Ⅶ度,区内无活断层分布,区域稳定性尚好。
本区降雨稀少,四周冲沟汇水面积有限,但因地势封闭,第四系砂卵砾石、砂砾石、中细砂夹砂土层,总厚度大于100m,是区内主要含水层,也是地下水主要开采层位。
下库西坝(桩号1+863~3+657)地质状况:坝基为灰褐色或浅灰色粉细砂层,一般厚1.5~2.0m,局部厚度大于5.0m,下伏浅砖红色粉质壤土,厚3.0m左右;坝体为粉细砂及砂壤土。
4.天然建筑材料
1)砂砾石料场
砂砾石料场位于水库北西10~13km(运距)的罗城乡硝坡,有高罗柏油公路与料场相通,交通便利,采筛方便。
满足设计要求的块石料场有两处:①万丰山块石料场:分布于水库区北西23-25km(含7km的砂石便道)。②六坝块石料场:该料场位于**县城北**大桥北西约3.5公里的六坝乡,距水库33-35公里,料场有公路可通施工场地,采运方便。
3)土料场
一是库区淤积料,开采时需清除表层1米左右的腐殖质,其下为粉质壤土,厚度1-2米,筑坝时的最大运距5公里,经分析,其质量较好,满足规范技术要求。二是库区南部滩地的砂壤土,运距1-5公里,可就近开采利用,作为库内土料的补充。此种土料粘粒含量高,作为坝体填筑料,质量能满足要求。
主要建筑材料:管材、钢材、配件等在**市采购,水泥从**县水泥厂采购(运距约85公里),汽车运至工地仓库,工程所需其他材料在当地市场采购。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使用。
5.工期
本工程计划于2006年7月1日开工至2007年10月31日竣工。根据水库的运行和当地的气候情况,水库蓄水期一般在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7月,因此,本工程的重点施工期为2006年的7-11月和2007年的7-10月,共9个月,270天,其余时间主要为备料和辅助施工期。
6.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
本组标共有土方开挖21285.6m3,土方清除13278.1m3,人工修坡8329m2,拟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开挖的施工方法。计划于2006
年7月20日开始至2006年8月20日结束,前坝坡土方开挖计划于2007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完成,工期52天,有效工期按43天计算,日开挖强度803m3/天。
a.挖掘机(选1.6m3履带式挖掘机)
生产率P=8×3600×Kb÷t×q×Kc÷K容式中:q_挖掘机斗容量以m3计;
Kc_充盈系数,取0.85;
t_挖掘机每次作业循环时间,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