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员工就诊流程 员工班外时间患病:医院门诊时间至医院干部保健门诊的员工诊室就诊,员工诊室医生无法解决的疾病转诊至本院相应专科就诊;急诊时间至急诊科就诊。 员工上班时间患病: 正常上班时间:向科室主管请假,至医院干部保健门诊的员工诊室就诊,员工诊室医生无法解决的疾病转诊至本院相应专科就诊。 值班时间:向科室主管报告,由科室派备班人员顶岗,患病员工至各专科急诊室诊治。 员工在外地期间因急病就诊必须至当地三级医院就诊,由该就诊医院诊疗医生提出病假休息建议,原则上外院的急诊休假条最多休息2天,因病情需要续休者必须由本院专科医师提出休假建议。 复工规定 患传染病复工者,需经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在无传染性后开具复工证明,经院感部预防保健科审批,交行政人事部备案后方可复工。 患慢性病半年以上者要求上班的,需经治医生开具复工证明,经院感部预防保健科审批,交行政人事部备案后方可复工。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 重点介绍以下制度 医院工作人员手套使用规定 医务人员面部防护用品佩戴规定 医院工作人员着装管理规定 过期物品处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员工就诊流程 医院工作人员手套使用规定 手套的使用原则: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或使用检查手套。直接接触血液、黏膜组织、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及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肛查、非密闭式吸痰等应使用检查手套。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医院工作人员手套使用规定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直接接触就诊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并做好手卫生。 不需要使用手套的情况 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病人穿衣;转运病人;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 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病人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病人使用的设备。 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 戴手套: 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 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及萁周围区域之前。 脱手套: 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 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有手卫生指征时。 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 医务人员面部防护用品佩戴规定 基本要求: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均应一次性使用。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棉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密合度测试。 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医务人员面部防护用品佩戴规定 基本要求: 口罩潮湿后,或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力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外科口罩的适用范围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炎以及含有感染源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子时。 可用于有创操作或呼吸道操作时的个人防护,如手术、气管切开、支气管镜检查、创口换药等操作。 需常规佩戴外科口罩的工作岗位 门诊一楼预检分诊台、急诊预检分诊台。 门诊(呼吸科、发热门诊、口腔科等)。 移植病区、保护性隔离病房。 手术室应使用有系带的外科口罩 普通医用口罩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医疗护理活动以及普通的侵入性操作,如检验抽血等。 适用于未接触传染病患者和可疑传染病患者时使用。 医务人员自己患有呼吸道感染并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时。 医用防护口罩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如水痘、麻疹、开放性肺结核等。 对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感染患者进行近距离诊疗活动时。 传染病隔离病房(国家明文规定的呼吸道感染性传染病流行期间)需要常规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的更换 呼吸道阻力明显增加,感到呼吸困难。 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 口罩受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 口罩曾使用于隔离病房。 THANK YOU SUCCES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