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贵州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
摘 要: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经济未来发展走势报告》显示认为,如果能完成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中国将释放其巨大的发展潜能。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重要产业,在拉动消费需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促进旅游业快速的发展,需要分析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该文选取贵州省1994年-2013年旅游的相关数据,以国内旅游人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铁路里程、公路里程为解释变量,用EViews软件确定贵州省旅游收入模型。针对影响贵州省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提出增加贵州省旅游收入的建议。
中国论文网 /3/view-7161928.htm
关键词:贵州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多元回归;计量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土地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回落。2010年至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0.4%、9.3%、7.7%、7.7%和7.4%,2015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到7.0%,经济潜在增长率也趋于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是价格下滑、出口量减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受到国际形势较大负面影响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就只能依靠拉动内需,在需求结构方面,要促进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产业结构也应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拉动作用,不仅能够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业、酒店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对影视、文化、信息、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高原山地居多,多年来由于发展以工矿企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势在必行。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一)贵州旅游资源介绍
贵州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熔岩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被誉为天然的“公园”。特殊的地理环境,原生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譬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威宁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遵义会址和赤水遗迹等红军文化,多民族的特色风情……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旅游业对贵州来说是一项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规模性投入以来,在交通、通讯、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管理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贵州省政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贵州为整体,贵阳为龙头,重组资源,整合优势,创建公园省的发展思路[1]。经过不懈努力,在2000年贵阳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但是,自2009年到2013年以来,贵州旅游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为:20.4%、22.87%、24.92%、28.36%、29.45%,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是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相邻相近省份相比,贵州省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小,这说明贵州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二)文献综述
旅游业作为一个有很强关联性的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它进行了探讨研究。
姚战琪(2015)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模型方法,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全国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99年长假制度、2007年大小长假并行制度与国内旅游收入之间的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铁路里程和全国公路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均成正相关,但相较而言,铁路营业里程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超过全国公路里程的影响,长假制度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较弱[2];聂晓庆(2014)将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归为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利率水平。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得出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运里程成正相关[3]。
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充分考虑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以1994至2013年的贵州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为数据来源,建立模型,得出相应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