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ppt

发布:2024-01-10约2.89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第1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两个基本的环节。第2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基本概念消毒灭菌病原微生物—无害化一切微生物相对概念绝对概念人工染菌后杀灭率99.9%未检出需厌菌自然菌杀灭率≥90%未检出霉菌第3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基本概念灭菌剂: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细菌芽胞中效消毒剂:仅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低效消毒剂:仅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第4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1、灭菌: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离子体、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2、高水平消毒:热力、电离辐射、紫外线、臭氧、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3、中水平消毒:碘伏、碘酊、酒精等4、低水平消毒:新洁而灭、通风换气第5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程度1、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黏膜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与破损组织、黏膜皮肤密切接触的物品。如口腔科的车针、手术室器械、腹腔镜。--灭菌:灭菌剂2、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不进入无菌组织。如胃肠镜、呼吸机管道、压舌板、体温计等。--高/中水平消毒:高/中效消毒剂3、低度危险性物品:有微生物但一般无害,达到一定量需要处理。如地面、便器、被褥、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低水平消毒:低效消毒剂或清洁即可。第6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程序:(消毒)--清洗—干燥—消毒/灭菌1、非感染污染可以不做此步骤,但若是甲类传染病或HBV、HIV、TB、炭疽等病人体液污染必须先做消毒处理后再清洗。2、必须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成败的关键。3、带水的物品防入液体化学消毒剂中,会降低有效浓度4、消毒剂作用剂量、浓度、强度和时间必须保证,才可以确保其消毒效果可靠。第7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5、某些化学消毒液对人体皮肤黏膜有损害的,消毒。灭菌后需要冲洗干净放可使用6、多数物品消毒/灭菌后需要干燥备用,带水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造成再次污染,如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体温计酒精消毒后干燥备用、氧气湿化瓶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后干燥备用等。7、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无菌使用,防止再次污染。第8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消毒隔离制度一、无菌操作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2、做各项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操作后应洗手。3、按要求做到正确洗手、手消毒以及使用手套。每项操作之间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第9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所有措施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简单易行、最有效果的措施。也是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最基本措施。第10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治疗室、换药室、污物室消毒隔离管理1、台面、地面保持干净、干燥、无污垢。2、使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紫外线灯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记录(可在备注栏内)。消毒隔离制度第11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监测1、对新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符合标准后方能使用。(新:≥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70μw/cm2为合格)2、按要求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消毒隔离制度第12页,讲稿共2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使用中消毒剂(酒精、碘酒、戊二醛等)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培养)一次;化学监测(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戊二醛每日一次。4、要求每月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