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暖通空调.PPT

发布:2018-06-23约6.83千字共1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建筑采暖 供暖系统的基本构成 通风及空调系统 第七章 7.1 通风系统 7.1.1 通风的基本概念 自然通风系统一般不需要设置设备,机械通风的主要设备有风机、风管或风道、风阀、风口和除尘设备等。 7.1.4 通风系统的设备与构件 通风及空调系统 第七章 7.2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在火灾事故的死伤者中,大多数是由于烟气的窒息或中毒所造成。 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装修材料的使用,以及高层建筑中各种竖向管道产生的烟囱效应. 烟气遮挡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产生心理恐慌,给消防抢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7.2.1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为防止火灾的蔓延和危害,在高层建筑中,必须进行防火排烟设计,防火的目的是防止火灾蔓延和扑灭火灾,而排烟的目的则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予以排除,防止烟气向外扩散,以确保室内人员的顺利疏散。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中,通常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防烟分区,各分区间以防火墙及防火门进行分隔,防止火势和烟气从某一分区内向另一分区扩散。 7.2.2 烟气的扩散机理 所谓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浮游状态。 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烟气的扩散机理 风压是指风吹到建筑物的外表面时,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时产生的压力。在迎风面,室外压力大于室内压力,空气从室外向室内渗透。 火灾发生时,如果窗户处于建筑物的迎风面,风压作用会使烟气迅速地扩散到整个失火楼层,甚至把它吹到其他的楼层中去。 烟气的扩散机理 热压或烟囱效应是由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和空气柱高度产生的作用力所造成。热压作用随着室内外温差和竖井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物内温度远远高于室外温度,加上高层建筑竖井高度较大的影响,热压明显增大,烟气将沿着建筑物的竖井向上扩散,而且失火楼层越低,烟囱效应越明显。 烟气的扩散机理 由此可知,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此外,火灾时,空调系统风机提供的动力、以及由竖向风道产生的烟囱效应会使烟气和火势沿着风道扩散,迅速蔓延到风道所能达到的地方。 烟气的扩散机理 因此高层建筑的防排烟,需采用自然排烟、机械防烟、机械排烟等各种形式,阻止烟气在建筑物内部疏散通道中的扩散蔓延,确保安全。 此外,建筑物的通风空调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1.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利用风压和热压作动力的排烟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节省能源、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 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排烟口的位置应设在建筑物常年主导风向的背风侧。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2.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在火灾发生时,风机气流所造成的压力差阻止烟气进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内,从而保证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需要。 没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避难层为全封闭式避难层时,应设加压送风设施。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3.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采取机械排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利用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或稀释烟气的浓度。 机械排烟方式适用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较难进行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房间、中庭及地下室。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严格按照机械排烟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建造。(如排烟口的设置,排烟风机的选择及风道材料的选择等) 机械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可分为不设消防控制室和设消防控制室的两种,其排烟控制程序如下图: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4.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防火 火灾发生后,应尽量控制火情向其他防火分区蔓延。因此,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中需设置防火阀,并有一定的防火措施。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防火阀应设置在: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机房及重要房间或有火灾危险性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与垂直风道相连的水平风道交接处;穿越变形缝的两侧。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通风空调管道工程中所用的管道、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胶粘剂等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作。 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 主要有: 防火阀、 排烟阀 及排烟风机等。 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 1.防火阀 防火阀的控制方式有热敏元件控制、感烟感温器控制及复合控制等。 采用易熔环时,火灾时易熔环熔断脱落,实现阀门在弹簧力或自重力作用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