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课堂的导入技巧教学课堂的导入技巧.doc

发布:2016-12-28约3.4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课堂的导入技巧 李大平 桐城市香铺中心小学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想要上一堂成功的教学课,首先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导入 兴趣 情境 悬念 游戏 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授内容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导入不当,也就是说导入不紧凑、不简炼、无兴趣,学生即在开课时就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趣低落。接着说小话,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再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控制课堂纪律。几年来,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首先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1、故事引导,激活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老人拿出两个月饼分别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老师紧追﹕“那半个怎么表示呢,怎么写数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待学生思考、讨论、研究不出结果,而将眼光投向老师时,老师可作总结性发言﹕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数学就能很快写出半个的数字。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 2、设立“前奏”,激发兴趣 所谓知识激趣,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给两个班分卫生区,其中一卫生区是长方形,另一卫生区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卫生区的面积是否相等的教学前奏,从而引出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较佳的效果。当然,“前奏”的创设必须与当堂学习内容有关,为教学目标服务。 3、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走近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在低年级《物体的认识》教学中,同学们用乒乓球、魔方、长方体、正方体盒子、麻将牌,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不断认识了这些物体,而且还发现曲面的物体容易滚动,还能了解到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励学生创新学习。 教学《10的认识》,我把“0—9”十个数学设计成拟人的“数学小朋友”,通过讲一讲,做一做,演一演等,抽象的数学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笑的小精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教具、学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数学课堂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一段视频,一幅动漫,一个形象,都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情境。如教学“统计”时,我设计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图,让学生充分观察,并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你认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它想知道来了多少客人。 生﹕它想小猴来了几只。 生﹕它想小狗来了几只。 生﹕它想知道大家给它送了什么礼物。 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小动物的活动中,兴高采烈地进行各种动物及其礼物的统计。面对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学生想知道的肯定很多,出现的随意性也很大,把问题预设为“大象最想知道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自然而然为大象想出相关的话题,其实是自己心中所关注的问题,也会自主地积极地探索问题。 三、设置悬念,引发好奇 所谓的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导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