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地图学教程2.ppt

发布:2017-05-18约6.8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地图符号的实质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和作用 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大小及其数量和质量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点、线和图形来表达的,这些点、线和图形总称为地图符号。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2.尺寸变量 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3.方向变量 4.颜色变量 ■色相 hue ■亮度 brightness(value) ■彩度 saturation (chroma) ■颜色的远近感 ■色彩的交互作用 ■感情色彩 ■习惯色彩 5.网纹变量 四、视觉变量的组合(地图符号的系统化 ) 第二节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1.定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间距量表 4.比率量表 1.定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间距量表 4.比率量表 第三节 注记? 一、 注记的作用 三、注记的字体、字级及颜色   在一幅图上,要根据事物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大小的字,字的大小称为字级。字的颜色最好也与所表示的事物有联系,尽可能与符号同色。 结 束 由形状、尺寸、颜色等视觉变量组成的各种地图符号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符号各组成要素的组合变化,才可以把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重要、次要等不同情况表达出来。 所谓量表,就是在地图上直接或间接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级,以便准确描述空间数据的数量特征,所采用的数学处理方法。地图符号的量表 依据制图对象固有特征进行区分 。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品种 A区(亩) B区(亩) 小麦 47 21 棉花 125 32 玉米 63 324 薯类 9 73 表中A区棉花种植面积最多(频数为125亩),B区玉米种植面积最多(频数为324亩),它们分别是A、B区的众数,因此命名时,A区就可称为棉花区,B区可称为玉米区。 按某种标志将数据按顺序排列,表现为相对等级。其结果是没有绝对零值。关键思路是以中位数(最中间的数字),并以四分位法进行排序,适宜于将数据按优、良、中、差或大、中、小作为量纲分级。 上表是12个乡的蚕丝产量,首先将数据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可以找到中位数在顺序6和7之间(若13个乡,则中位数肯定在第7个),这个中位数Q2=(543+329)/2=436。较高的四分位(数据被等分为两部分,分别找到上下两部分的各自的中位数,就是四分位)Q1=(1967+1213)/2=1590,较低的四分位Q3=(98+72)/2=85。因此,Q1为优产量,Q2~Q1为良产量,Q1~Q3为中产量,Q3为小产量 。 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 X 和标准差d x- 2 d , x- d , x, x + d , x+ 2d 分级间隔值: 标准差:又称为均方差,首先要求出各个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标志值减算术平均数,会有负数),再把各项离差加以平方(用以消除负数),然后计算这些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最后再把这个平均数开方。 ∑X x = ——— n       ∑( X - x )2 d =    —————   n ±√ 仍以上面的12个乡的产量作为数据,x为每乡产量,n为12,可得     =934.75, =1105.77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分级的通式是: L+kx1+kx2+…+kxn=L+k(x1+x2+…+xn)=L+k∑xi=H k=(H-L)/ ∑xi 算法一:当采用算术级数计算比值时,级数项xn的求法:           xn=L+(n-1)d 算法二:当采用几何级数计算比值时,级数项xn的求法: xn=Lrn-1 其中:L-数据组中的最低值,并且大于0;H-数据组中的最高值;d-公差;r-公比;n-分级项;k-常数项; [例]仍使用前面的数据, 算法一:求它的算术级数分级 最低值L=23,最高值H=3726,设分为4级(即n=4),公差d=2,由通式先求出一个等差数列: x1=23+(1-1)×2=23; x2=23+(2-1)×2=25; x3=23+(3-1)×2=27 x4=23+(4-1)×2=29 则∑xi=104 k=(H-L)/ ∑xi =(3726-23)/104 =35.6 所以分为4级的数据,依照通式可排列为: 23+23×35.6+25×35.6+27×35.6+29×35.6 =23+818.8+890+96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