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考研试题.doc

发布:2017-11-26约4.6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道路交通》 第一篇 道路路线 绪论 道路运输特点和道路功能 国内外道路发展概况 道路的分类 1995年 1、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 、 、 ,其功能为 。 1997年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 、 、 、 四类。 道路交通基础: 基本概念——设计车辆、计算行车速度、交通量、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等 1995年 1、道路A是一条纯机动车道路,无平面交叉口,单向二车道,实测车速为40km/h,每车道通过了1600辆/h,而道路B是一条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以划线方式分割车道,单向三车道(其中两条为机动车道,一条为非机动车道),有平面交叉口(双方红绿灯时间各半),实测机动车车速为18 km/h,双车道的机动车通行能力不到1600辆/h,试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较全面的验算和分析之(已知汽车长5米司机反应时间0.7秒,道路平坡,道路摩擦系数及其他系数自定)。 1997年 1、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单位时间车辆行驶的长度被 所除的值。 2、交通规划为预测道路网上交通量所采用的四步骤 、 、 、 。 4、车流密度: 2000年 5、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2003年 6、道路服务水平: 2004年 7、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密度为 。 8、道路服务水平: 2005年 9、道路的设计速度: 10、交通规划中通常通过 、 、 、 四个步骤进行交通预测。 11、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 12、调查发现某条道路车辆运行的速度很快,通过该条道路的交通量是否也很大?请说明理由。 2006年 13、一条城市道路的车行速度很快,那是否能说明交通量一定大呢?给出理由停车视距画出一个环行交叉口的平面简图,并指出环行交叉口环道的最佳数量,说明为什么提高环道的数量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作用不大?面控制渠化交通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概论:交通的含义、产生、作用、构成和层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交通调查 居民出行特征 城市公共交通 个体交通与步行交通 1995年 1、居民出行时选择交通方式所考虑的因素: 、 、 、 、 。 2、城市公共交通网的非直线系数是: 3、试阐述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任务远远大于中等城市的原因。 1996年 1、港湾式停靠站: 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3、一公交线,单程9公里,营运车速15km/h,高峰小时最大方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为3600人次/小时,最大方向客运周转量13680客·公里/小时,试问完成这一客运任务,要配备多少辆何种型号的公共汽车?其行车间隔时间多少?车辆平均满载系数多少?(已知大型交接公交车额定载客量180人/辆,中120,小90) 1997年 4、确定公交线路上配置车数时,采用 速度计算? 5、城市公交规划应在客运高峰时,使95%居民的单程最大出行时不超过 分钟。(指大于200万人口的城市) 6、出行分布: 1998年 7、城市公交路线网越密,居民出行步行到车站的距离达到最佳的步行距离后,不会再增加。 8、有一条公交线路,单程8公里,配车16辆,运营速度15公里每小时,试问行车间距时间为 分钟。 1999年 9、有一公交路线,单程12公里,行驶速度24公里/小时,运送速度18公里/小时,运营速度为16公里/小时,线路法车间各位分钟,为此,该线路需配车数 辆,才能保证线路车辆正常运行。 10、城市中,出租车保有率达到千人8辆时,车辆运营上会出现的问题 。 2000年 11、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12、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13、客运周转量: 14、城市居民使用公交时,出行时耗由哪些部分组成?若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