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莲的《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人物画》教学案例与点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葛莲的《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人物画》教学案例与点评
一 导入: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认真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宋代画史著作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了的一则故事
2、师: 从刚才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是只看他表面像不像吗? 那么主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古代人物画去寻找答案…
出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
(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里即有趣又有效。)
二、讲授新课
环节1:了解人物画的分类(课件展示):
总结:有历史人物画,仕女画,道释画,肖像画,风俗画等
(本课的知识点之一,简洁明了)
环节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1学生花3分钟时间带着以下问题自己看书.
人物画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发展的?
唐朝是人物画发展的的什么时期?主要的画家有哪些?
2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回答,教师归纳后大屏幕显示
朝代 画家 代表作 时期
战国 《龙风份物图 》 形成期
汉朝 《马王堆汉墓》 形成期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发展期
。。。。 。。。。。。 。。。。。。。。。。 。。。。。
魏晋时期是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但绘画技巧高超,而且善于把绘画经验加以理论的总结,他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 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此后,历代画家都把逼真传神,形神兼备作为创作的核心追求和最高标准。在古代,人物画的别称就称“传神”。
揭示古代人物画的第一重要特点:形神兼备
(知识点之二:自学与教师的引领相结合,采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状况。形式有变化,手法较灵活,效果有效, )
环节3:.欣赏活动1:
多媒体展示 《历代帝王图》中晋武帝司马炎和陈叔宝
(师):1 引导学生对画面人物性格的体会。
揭示: 晋武帝司马炎:开国之君,双目炯炯,神色威严,有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
陈后主:软弱平庸,黯然无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凸显帝王的尊贵?
3主要造型手段有哪些?
引导学生对人物画造型手段的了解。 线条勾勒,晕染着色。
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以传统人物画的十八描为例,选取一二讲解
铁线描 颤笔描 高古游丝描 折芦描等
欣赏活动2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加深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特点的理解
播放相关视频,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思考:1顾闳中因何而作《韩熙载夜宴图》?
2韩熙载是何人?
【课件展示】《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1)背景:画家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到韩熙载家中观察默记创作的。后主欲任其为宰相,韩熙载常在家中举办宴会,生活不检点,后主遂派人前去调查此事,于是命顾闳中暗中观察回来目识心记完成了这幅作品。
(2)结构:
1听琴????? 2观舞????? 3休憩?????? 4赏乐??????? 5送别
思考:
为什么同一幅画面,会有不同的时空的景象出现?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在构图上的特色引入人物画的第二个艺术传统:
长卷的运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的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人物活动。
(3)分段赏析:
???? 第一段 听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 着重引导学生主人公韩熙载的神情与中宾客有何不同,尝试对人物心理变化作描述)。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
(引导学生对韩熙载面部表情的关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第三段略
第四段:赏乐(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e.
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其他的宾客都与歌伎谈笑言欢,惟独他一人陷入沉思,为什么?
(4)总结: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
显示全部